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加强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8-06-12

案  由: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发展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保证。近年来,我区教育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力推动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取得显著成绩。2014年12月,我区以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

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城乡化建设的推进和国家“二孩”政策的落实,我区教师短缺现象日益凸显,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近期民盟新会区委和民进新会区委联合对全区师资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教师队伍基本情况:

我区公办中小学校(不含职中、幼儿园)共105所,按新机编【2014】19号文核定的编制数计算,我区教师编制6424人,现有教师6601人,超编177人。据粤府【2017】48号文要求,城乡教师编制将实行同一标准,若以2016年9月学生数为基准,按城市编制计算,现有教师仍超编202人。据调查得知,除区直学校、会城、大泽、司前缺编较严重外,罗坑、双水等8个乡镇由于小班额班级多仍存在超编现象。总体而言,我区教师队伍存在总体超编和部分镇校缺编的现象。

二、师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教师人员紧缺。原因一是按现行的教师编制政策,是以学生数计编而不是以班数计编,我区30多人的小班额班级多达464个,班数不减,导致超编缺人。二是“二孩”政策放开后休产假的教师急增,加上近年借调到其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还有155人未返到教师岗位,全区学校实际缺255人。学校为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运作,只能采取临聘教师或教师兼课等措施,已不同程度影响我区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实施。

(二)教师队伍出现断层。因学校布局调整和教师超编,我区乡镇学校逾十年没有新招教师,因此年青教师极少。目前全区教师平均年龄高达44岁, 30岁以下教师仅占2%。乡镇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更大,如双水镇达47岁。全区未来7年将有1161名教师退休,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呈青黄不接之态。

(三)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教师紧缺、小学科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学校尤为突出。以上学科由非专业教师兼职的情况很普遍。为保证有人授课,学校不得不采取聘请临聘老师,返聘退休教师,让师范实习生顶岗等措施来应对。如此一来,教学质量必然受到影响。

(四)其他不稳定因素。工作压力大,加上长期的积劳,使大多数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部分教师的身体状况堪忧。目前我区有多名教师病休或因病长期请假。受“民转公”教师比例过大、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素影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素质参差、优秀青年教师流失的现象。因缺少年轻教师,农村学校还普遍存在择人担任班主任的困惑。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实施,预计到2023年,我区小学生比现在约增加17601人,中学生增加6888人,在教师大幅退休减员和学生突增的情况下,未来我区需要大量补充教师,为此,我们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优化教师队伍

(一) 建立师资补充长效机制。在总体仍超编的情况下,建议从2018年开始允许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退多补少”的原则开始补充新教师。即以上一年度减少的教师数为基数,根据各校学科紧缺情况招聘新教师,并分配到学科结构性缺人和缺编的学校,以化解超编与学科结构性缺教师的矛盾,防止断层恶化。

(二)重新核编并实行动态管理。目前我区的教师编制还是沿用2014年的核编,历经三年,师生情况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学生人数增幅较大,教师缺编严重。建议区教育局尽快联合区编办以城乡同一标准完成教师的核编工作,并尽量给缺编的学校配足专任教师。规模较小的学校的教师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对紧缺学科的师资可采用计划单列或增加指标等途径予以解决,以确保各校开齐、开足、开好课程。

二、合理配置资源,推进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建议区教育局在总结2015年以来开展的教师轮岗交流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区域内校长、教师的调配和交流力度,并逐渐扩大交流的规模,以缓解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同时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盘活资源缓解人员紧缺现象。将借调到其他部门工作的教师从2018年8月起全部调回原校或缺编学校任教,既发挥教师自身技能,又可减少财政压力。

(三)建立激励保障长效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及保障条件引导优秀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流动。

三、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名师队伍

目前,全区市级以上的名教师不多,难以形成更多有影响力的、高效的学科教学。建议发挥省市区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教师搭建更多的锻炼平台,促进专业成长。重点抓好领导班子、班主任、学科带头人三支队伍的建设以及薄弱学科课程教师的培训。同时,创造条件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先进地区学习,引领他们更新理念,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