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关于政协第十四届江门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20221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区府办    发布日期:2022-05-27



[A]

新府办函〔2022410




李岚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第十四届江门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创建新会葵艺生态创意园,盘活非遗文化的建议》(第2022191号)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五邑大学、市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新会葵艺历史悠久,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达着葵乡新会的独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发展,一直是新会文化名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为弘扬葵艺历史文化价值,展示非物质文化保护成果,引领大众了解葵艺、保护并传承葵艺,我区深挖葵艺文化价值,促进葵艺文化传播。委员提出关于创建新会葵艺生态创意园,盘活非遗文化的建议切合实际,我区将认真吸纳并推动落实。

一、科学规划,加强新会葵艺保护

制定《新会葵林保护管理办法》,使新会葵艺非遗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现有位于圭峰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葵树博览园,占地130多亩,是反映新会葵文化的主题公园。另外,建设南坦葵林区级湿地公园,面积约710亩,为加强葵林的保护,充分发挥生态及文化效益,我区将南坦葵林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保护湿地公园的葵林,将其作为展示新会葵文化的平台。在保护葵林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葵树,为新会葵艺提供原材料。

我区现有葵树种植面积与鼎盛时期有所差距,但通过葵树博览园和南坦葵林区级湿地公园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选址,提升新会葵树在种植、养护和利用等方面工作,促进优化现有葵树资源,提高葵树原料品质,特别是新会葵艺所需的优质葵树原料。下一步,我区将不断加强对葵树博览园和南坦葵林区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逐步打造成为新会葵艺原料优质基地。

二、政策扶持,组织展示展览活动

我区出台黄金十条、金融十条、科创十条等各类扶持政策,并围绕服务企业持续优化完善,从招商引荐、新项目落户、科技创新、转型升级、金融支撑、人才引进等对企业发展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在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目前正在修订政策,计划对“四上”三产企业给予奖励,进一步有利于葵艺文化产业的升级发展。

近年,我区鼓励和引导新会葵艺走出去,先后参与2021年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首个粤港澳大湾区非遗展览等,加强交流展示,推介新会葵艺,吸引文化建设投资商、港澳台同胞、华人华侨等认识、了解新会葵艺历史和独有内涵。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建设,开展粤港澳三地跨境非遗保护、研究和展示活动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和挖掘新会葵扇等地方特色产品传统优势,开展侨乡非遗国际学术研究和境外非遗项目展示展演,进一步扩大非遗产品在农业博览会、江门美食节、侨乡民俗节庆、陈皮文化节、珠中江进出口商品展销会等活动项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着力提升非遗品牌形象。

三、产学结合,大力开展技能人才培养

新会葵艺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之一,不论产业或技艺的传承,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一是以技工院校为平台,培养葵艺相关专业技能人才。新会技师学院作为新会葵艺传承、培训、推广基地,经过多年的建设,葵艺教育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已渐趋成熟。目前该学院设有5个班级的葵艺相关专业—“工艺美术”班,其中在校生有160多人,毕业生约360人。在幼教专业中设有“葵艺课程”,学习葵艺史、织扇、烙画,绣花扇、火画扇的基本设计与制作,以及葵花篮制作、葵烙画贴画、葵雕花贴画、葵工艺品、编织技术、缝纫、针法技巧、白描、书法、造型设计、灯光、焊接技术等课程,并从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创新,每年吸引约800多人次参与培训学习。二是建立大师工作室,注重葵艺传承。新会技师学院在葵艺实训中心建立大师工作室。2017年至2021年期间葵艺特色课程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展作品获得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金奖、珠中江工艺美术大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2021年,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葵艺项目)获得广东省南粤技术能手奖项,新会葵艺非遗得到有效传承。三是推动葵艺文化的学术研究。五邑大学、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曾多次赴惠林葵艺馆及七堡葵艺传承基地,就现代工业设计与传统手工艺的创新融合,非遗文化的有效系统性保护等若干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四是实施“乡村工匠”培训。组织开展“敬业江门·乡村工匠”系列公益培训,重点开展新会葵艺、生恭鲤鱼、岭南盆景制作技艺、新会柑普茶等非遗传统技艺项目培训,共有129名乡村工匠参加培训。其中“乡村工匠—新会葵艺”培训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新会葵艺知识(历史、传统及创新葵工艺品介绍)、葵贴烙画制作(裁剪葵叶、黏贴葵画心、设计图案、烙画、落款、装裱)等,通过“理论+实操”方式,强化培训学员对葵艺文化的认同感,为五邑特色文化宣传和传承新会葵艺发展提供技艺支撑。

四、特色教育,助力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

我区致力推动新会葵艺进校园工作,把新会葵艺非遗课程引进到区内多所学校,成为校园特色文化教育课堂内容。不断优化设计中小学、幼儿园课程内容,适应新时代文化教育需要。一是开发设计葵艺研学体验活动和非遗主题研学游,寓教于学,增强社会对新会葵艺的文化认同。2021年,协助广东电视台文旅中心举办“非遗”研学游活动,面向7岁到15岁的儿童少年,分别有序安排新会葵艺五项体验内容,包括:参观葵林、观摩焙扇、编织葵辫子、编织葵叶玫瑰、烙画。先后多次走进新会一中、新会陈经纶中学、新会城南小学、新会机关幼儿园等学校进行现场教学演示,在校园中传承新会葵艺非遗文化。二是组建新会葵艺教研队伍,培养葵艺教师,鼓励教师申报非遗传承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以地方文化为特色课堂教学,组建新会葵艺教研队伍,探索新会葵艺进校园多样化教学模式,以赛促教,博采众长,提炼新会葵艺课程体系,培养一批能讲会做的葵艺教师,切实为新会葵艺薪火相传培育人才智库。三是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葵艺文化特色教育,培育特色学校。通过组建兴趣小组或葵艺社团,利用第二课堂、课后服务课堂组织学生开展葵艺活动。鼓励中小学结合社会资源,邀请葵艺传承人、专业葵艺文化传播团队担任学校兼职艺术教师,到学校进行葵艺文化知识普及。

接下来,我区将进一步做好新会葵艺的传承与保护,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巩固壮大非遗保护成果。继续扎实推进新会葵艺保护和传承工作,健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促使新会葵艺非遗传承展示活动普遍开展,为建设文化强市提供强大支撑。以创建国家级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区为统领,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动新会葵艺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

二是加强整体性保护建设。对新会葵艺等类别的非遗项目,在保护其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保护传统技艺生产的原材料地自然环境,保护传统原材料、核心技艺的真实性和传统工艺流程的整体性,建立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鼓励传统技艺传承单位和传承人,探索非遗与生产结合进入社会消费、进入公众日常生活的路径,推进基础性保护向生产性保护的结合;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和生产单位积极注册相关商标、专利,提高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从而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提高。

三是继续打造非遗文旅路线。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把葵博园与地方特色旅游景点、非遗文化村落串珠成链,融合打造独具江门地方特色的非遗文旅路线,让文化遗产资源更好赋能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通过申报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有关平台扩大市非遗文化旅游影响力,提升非遗相关产品的品牌效应。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你们对我区工作的关心支持。



新会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524


(联系人:林劲生,联系电话:63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