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新年伊始,新会区各企业生产线开足马力,工人们干劲十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为助力外贸企业冲刺“开门红”,新会海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系列改革措施落地,促进外贸新动能提速加码,为新年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首票出口“口岸属地一体化”
改革试点货物通关
海关工作人员的身影穿梭在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的仓库中,正在对即将出口的一批调味品进行查验。完成属地查验后,该批调味品将在海关监管下运至口岸海关——深圳湾口岸后便可直接出口离境,无须再进行口岸查验,这标志着新会海关出口“口岸属地一体化”改革成功落地。“‘口岸属地一体化’通关模式实施后,大大缩短了口岸查验时间,我们的通关效率也大幅提高。”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物流副经理刘晓坚说。
相比传统模式,“口岸属地一体化”改革建立了“属地监管企业、口岸验证产品、风险联动协同”的出口检验检疫新模式,口岸海关与属地海关之间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执法联动。对于属地实施检验检疫合格放行的货物,口岸海关原则上不再实施抽检作业。
口岸属地一体化改革是粤港澳大湾区海关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广东省内海关跨关区协同监管,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一体化发展。在该模式下,企业可节省物流、装卸等费用,大幅压缩货物口岸等待查验时间,有效降低物流和时间成本。
首批粤澳货物
“一单两报”模式货物通关
近日,一批价值16.1万元面巾纸、消毒湿巾,在“单一窗口”首次使用“一单两报”功能完成“内澳报关单”信息推送,即一次性完成了内地海关报关单和澳门道路货物资料申报工作。当天,该批货物经港珠澳大桥抵达澳门,标志着智慧海关粤港澳大湾区“一单两报”业务场景成功在江门关区落地,首次实现了内澳出口货物申报信息的“智联共享”。
作为江门关区首家使用粤澳公路报关单“一单两报”功能办理出口报关单申报的企业,维达纸业(中国)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李玉钿表示:“按照原有规定,我们与澳门客方在货物通关前需要向内地、澳门海关分别录入报关单数据,且申报字段、申报时限等要求都不同。‘一单两报’功能上线后,我们可一次性完成两地申报数据录入,澳门企业经授权提取相关信息并确认后,即可快速完成对应货物的进口申报。相较于以前,大大节省了申报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申报差错的风险,省时又省力。”
首家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
注册登记获批
1月22日,江门市新会区锦东渔农水产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注册登记,成为了近年来新会区首个出口淡水鱼养殖基地。
“我们的活鱼肉质鲜甜嫩滑,但却只在周边城市销售。我们向海关提出供港意向,希望得到指导和帮助。”江门市新会区锦东渔农水产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孙东会说。
企业有所盼,海关有所应。在得知企业需求后,新会海关采取“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措施,指派业务专家靠前服务,上门提供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养殖管理、药物使用、防疫消毒等各项管理制度,督促企业及时对养殖环境、养殖设施、卫生安全等方面进行整改,并指导企业申请行政许可,高效为企业办理了养殖场注册登记手续。“在海关的全程技术指导下,我们养殖过程中的投苗管理和饲料、用药控制更加科学,我们非常期待公司养殖的活鱼能尽快‘游’上香港同胞的餐桌!”孙东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