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四季之首,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中医认为,根据“天人相应”的理念,春季也是人体阳气升发、肝脏功能调畅的时期。因此,春季养生应注重保养生发之气、养肝护肝,同时重点防治春困、情绪不佳以及外感疾病等不适。
乍暖还寒,天气阴晴不定,不知道各位市民是否觉得心情也时时“返潮”,难以振奋?医生介绍,这种情绪反应在中医里被形象地命名为“春郁”。而人体五脏中,肝主疏泄,是人体调节情绪的主要脏器,如果肝气抑而不发则会有可能导致“春郁”。
据新会区中医院内科二区中医师杨冰慧介绍,肝气不畅可能导致肝郁气滞,影响人体气血的运行和情志情绪的调节,表现为精神忧郁、闷闷不乐、敏感多疑、胆小易惊、紧张焦虑、急躁易怒等症状。此外,“春郁”还可能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如胸部、肋部的胀闷感、喉咙异物感(梅核气)以及睡眠障碍等。为了疏肝解郁,医生提醒市民要注意健康的作息和营养均衡的食疗。在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青色的蔬菜,如韭菜、菠菜、香菜等,并少吃辛辣、油炸食物。平时可以用玫瑰花、菊花和佛手泡茶喝。在生活起居方面,要有规律作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并适当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或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有助于身体气血运行。
医生特别强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疏肝解郁的关键,避免情绪波动太大。通过疏肝解郁,不仅可以缓解春困、疏导情志,还能有效预防外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