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由新会区融媒体中心、新会区景堂图书馆主办,善缘教育支持的“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在景堂图书馆温馨开讲。70多位家长参与活动,共同探讨当下家庭教育的热点难题。
善缘教育创始人、资深家庭教育者乔平云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为家长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精彩分享。
活动现场,乔平云老师进行了问卷测试,让家长们从“内耗型”(如打骂、否定等)和“赋能型”(如拥抱、鼓励等)教育行为中进行自评。结果显示,近60%的家长呈现出“内耗型”教育倾向。“内耗型教育容易导致孩子内在动力不足,转而向虚拟世界寻求精神寄托;而赋能型教育则能通过情感联结,为孩子注入持续成长的动力。”乔平云说。
乔平云老师指出,内耗型家庭存在价值排序失衡、沟通模式僵化等问题,容易形成“精神沙漠”式环境;赋能型家庭以“人”为中心,有利于构建安全滋养的成长生态。她还提出弹性应对策略,包括抓大放小、补给安全情绪价值、关注孩子生理心理认知三位一体发展等。
在生动的情景演绎环节,工作人员通过“父母与孩子抢手机”和“父母与手机抢孩子”两个场景的对比表演,直观展现了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差异。乔平云老师强调,家长要转变观念,从“剥夺手机”转向“满足需求”,努力成为比手机更有吸引力的“情感磁场”,而非简单禁止使用手机。
课堂的重头戏是乔平云老师独创的“1314治根疗法”。该疗法以“父母榜样力”为核心,遵循“好语气、立规矩、分工序”三个原则,以“良好亲子关系”为前提,做到四个坚持有(有事可做、有人可交、有话可说、有戏可演)。乔平云老师还从神经科学角度,解析了人类四种快乐类型(多巴胺、催产素、肾上腺素、内啡肽),指出家庭教育应引导孩子获取更持久的高层次快乐,而非沉迷于手机带来的即时快感。家长李女士说:“原来不是手机抢走了孩子,而是我们给的爱和陪伴不够。乔老师的方法既科学又实用,回去一定要实践起来。”另一位家长张先生表示“‘1314治根疗法’为我带来全新的教育视角,特别是‘分工序’这个原则,让孩子参与家务有助于培养责任感。”
据悉,这是新会区融媒体中心举办的第二期家庭教育公益课堂,为家长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破解育儿难题。活动组织者表示,后续还将推出更多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专题课程,包括青春期沟通、学习习惯培养等内容,持续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