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全省20家在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中表现优秀、走在前列的人民法庭予以通报表扬。其中,新会法院会城法庭在受表扬之列。
近年来,新会法院会城法庭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辖区党委政府的诉源治理大格局,突出服务地域经济发展,探索城区法庭服务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路径,以更高效、更专业的审判回应群众的司法需求。
强化政治建设,锻造坚实法庭队伍
会城法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三会一课”“第一议题”、主题教育、专题学习、著作研读等形式,切实把党建引领贯穿人民法庭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近年来,会城法庭党支部多次荣获新会区直机关“五星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并涌现出“全省最美基层法官”柯铭培等先进个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融入社会治理,推动纠纷就地化解
会城法庭以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诉源治理“桥头堡”功能,依托“村巷法官”项目,主动对接辖区村(居)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聘任50名村(居)调解主任为“村巷法官”兼职助理,协助送达、调查、调解,力争实现“隐患不出网、纠纷分级调、案件庭前解”,纠纷就地化解率达46.3%,有力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化讼止争向少讼无讼转变。
同时,会城法庭延伸司法职能,将司法链融入产业链,推行陈皮产业纠纷专业审理,并探索“专业咨询、专家审理、专业陪审”的“三专审理”模式,组建“小青柑解纷队”和“大红柑解纷队”,回应陈皮产业全链条司法需求,为乡村振兴贡献司法力量。
目前,会城法庭已先后走访调研新会陈皮产业链中种植户、企业42家,收集司法需求52条,协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13个。
创新“法庭+”解纷,实现审判质效提升
会城法庭创新建立“法庭+”多元解纷模式,注重与辖区劳动保障部门、住建部门、消费者协会等沟通联络,推行“法庭+专职调解”“法庭+行业调解”“法庭+人民调解”,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2022年,会城法庭在区人社局的协助下,成功将42起劳务纠纷化解在诉前;通过与消费者协会联动,妥善处置50多起健身消费纠纷。2023年1—10月,会城法庭近四成案件化解在源头,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9%,平均结案周期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