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会动态 > 部门动态

新会公安提醒:高考前后慎防诈骗陷阱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4-05-15

  每年高考前后,是各类诈骗案件高发时期,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对高考的急切心理,设下种种陷阱,企图骗取钱财。新会公安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慎防诈骗。

  在高考前,不法分子会声称掌握高考真题和答案,以“内幕资料”为诱饵,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这些所谓的“内幕资料”往往售价不菲,但实则毫无价值。“所谓的‘内部真题’‘资料’,一定是诈骗。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更不要购买所谓‘高考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新会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民警林敏琪表示。

  在高考结束后的查分阶段,不法分子又会利用考生或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声称有渠道可以提前查询分数。林敏琪提醒:“不法分子会向考生和家长的手机发送带有来历不明链接的短信,其实这些短信里植入木马病毒,如果点击了这些链接,木马病毒会读取到手机里的银行卡信息,进而实施诈骗。”

  在录取阶段,不法分子的骗术更是花样百出,他们打着“提前录取”、拥有“高校内部招生名额”或“计划外招生指标”的幌子,声称可以帮助考生获得更好的录取机会,进而骗取报名费、录取费等费用。此外,还有不法分子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家长将学费汇入指定账户,这些账户往往是诈骗分子伪造的,一旦汇款,钱款就会石沉大海。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诈骗类型外,考生和家长要注意其他可能的诈骗方式。例如,有些不法分子会冒充教育部门或高校工作人员,以提供特殊招生政策或名额为由,骗取钱财;也有打着“高校录取专家咨询”“出国留学”“大学学前培训班”“助学金申请”等幌子诈骗。

  对此,公安机关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高考前后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和诱惑。同时,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收到涉及高考和录取的短信或电话时,一定要仔细甄别其真伪,切勿盲目点击链接或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