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会动态 > 部门动态

雨季野生菌菇生长旺盛,医生提醒:科学辨识防中毒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4-23

  近期,广东将进入温暖潮湿多雨的季节,野生蘑菇等生长旺盛,因误食毒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呈多发态势。如何避免误食毒蘑菇?食用蘑菇有什么注意事项?

  野外环境中,无毒蘑菇常与有毒蘑菇混生,极易被毒蘑菇菌丝沾染,或因附生在毒植物上而带有毒性。即便属于无毒品种的野生蘑菇,人误食后也可能中毒。我国目前已发现400余种毒蘑菇,部分剧毒品种与可食用菌外观极为相似,仅凭肉眼难以辨别。新会区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国钦提醒,鉴别毒蘑菇涉及专业技能,民间流传的一些辨识方法存在误区,例如认为颜色鲜艳、菌伞破烂、切口变色或味道刺激的蘑菇有毒,这些经验均缺乏科学依据。毒蘑菇并无确切的鉴别特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坚决不采食野外的蘑菇,要从正规渠道购买蘑菇。

  食用蘑菇后,如果出现以下比较明显的症状之一,就应被定性为误食毒蘑菇,应立即携带剩余菌菇样本就医: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为最常见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幻觉(如“见小人”)、昏迷、反复癫痫发作、抽搐;肝脏损伤:肝区疼痛、黄疸;皮肤症状:瘙痒、日照部位发红。

  医生还补充道,即使是常见的食用菌菇,也要坚持科学的烹饪方式,必须彻底煮熟才能食用。需要注意的是,小部分食用蘑菇具有低毒性,以见手青为例,若处理不当或过量食用,仍有可能中毒。此外,蘑菇难消化、含有非优质蛋白,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肾衰竭以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均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