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15
当前新会区正大力开展室外蚊媒消杀工作,有效降低了室外蚊虫密度。但部分居民室内灭蚊意识薄弱、灭蚊率偏低,室内成为蚊虫“躲避所”与“孳生地”,居民在家被毒蚊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热机率增大。
区疾控中心特别强调,蚊虫防控需“内外兼修”,仅靠室外消杀无法实现“无蚊生活”目标,市民积极落实室内防蚊灭蚊措施,才是从源头切断蚊虫传播链、守护家人健康的关键。为帮助市民科学开展室内防蚊灭蚊工作,区疾控中心从“防”“灭”“清”三方面给出具体指引。
“防”字当头:
筑牢物理屏障,阻止蚊虫入内
区疾控中心指出,阻止蚊虫进入室内是防蚊第一步,物理防护手段必不可少。建议市民在家中安装合格的纱门、纱窗,确保门窗闭合时无缝隙,从源头阻挡蚊虫入侵。同时需重点关注室外集中灭蚊时段,如上午7:00—10:00、下午4:00—7:00,部分蚊虫可能因室外消杀向室内逃窜,市民应尽量关闭家中门窗,避免蚊虫“趁虚而入”,切实守住室内健康第一道防线。
“灭”要科学:
精准消杀成蚊,保障使用安全
针对已进入室内的蚊虫,区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需在室外集中灭蚊时段同步开展室内消杀,且务必遵循“安全、合规”原则。优先选用农药登记证号以“WP”开头的正规灭蚊烟片或家庭气雾剂。使用灭蚊烟片或气雾剂时,首先要盖住食物、食材等,然后关闭门窗,施药后人员离开,0.5—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后,人方可进入室内。另外,也可以使用蚊香、电蚊拍、灭蚊灯等方式灭蚊。使用蚊香后需注意,要清扫落地的成蚊,用脚踩方式确保成蚊死亡。
“清”是关键:
消除积水隐患,切断繁殖链条
“蚊虫繁殖依赖积水,消除室内积水就是从根源减少蚊虫滋生。”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强调,市民需定期对家中环境进行排查,重点清理各类积水隐患,不给蚊虫产卵提供“温床”。定期排查室内积水点,长期不用的闲置容器需倒置存放,并避免二次积水。不用花盆托盘,倒掉水桶、水盆里的残留水等。
区疾控中心呼吁,室内灭蚊是蚊虫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希望全体市民积极行动,严格落实“防”“灭”“清”措施,与室外集中消杀形成合力,共同营造无蚊、健康的居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