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会动态 > 镇街动态
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养鱼不用塘,产量翻15倍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05-22

  新会区大鳌镇水产业发展兴旺,镇内除了大大小小的养殖鱼塘外,还有新会中集打造的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基地,该基地利用集成装备技术实现信息化、智慧化养鱼,产量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5倍。

  记者在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见到,高3米、直径将近12米的鱼池里养殖着数千条脆鲷鱼,工作人员将饲料撒进去后,养殖池内顿时“热闹”起来,鱼儿在水中翻跃,争先恐后地进餐。据工作人员介绍,示范基地按照工厂化集约养殖的模式打造,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完成的二期项目有24个养殖池,每个鱼池可养鱼超1.5万斤,每条鱼重0.8—1.5斤。

  这些鱼池可不简单,每个鱼池连着净化装置,还可以在智慧平台实现养殖状态可视化,突破了鱼塘养鱼的传统,由“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型,将水产养殖玩出了“新花样”,既提升了产量,也解决了消费者所关心的水质以及保鲜问题。新会中集渔业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总监陈成光说:“我们认为养鱼先养水,好水才能出好鱼,水产品的品质是通过水质来保障的。水质好体现在水体各项指标适合鱼的生长,从源头上大大降低鱼的发病率。养殖过程我们会通过使用一些中药、益生菌来提高鱼的免疫力,所以我们可以实现在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想要鱼肉鲜嫩肥美,养鱼的环境和水质是关键。长久以来,淡水鱼都在池塘、湖泊中养殖,而池塘、湖泊内含有腐殖质,滋养了硅藻、蓝藻等浮游生物,容易产生附着带土腥味的细菌,且水中还有众多残饵粪便无法排解,淡水鱼在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会产生很浓的土腥味,严重影响口感和味道。而“互联网+渔业”的新模式则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通过对鱼池的各种数据进行监测,掌握鱼的生长状态,实现智能化养殖,为鱼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水质和肉质也有所保障,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局面。“虽然基地占地面积不到28亩,但是养殖产量一点都不小,一年预计可以养到150万脆鲷鱼。相比传统土塘养殖,用数字化系统养殖的脆鲷鱼不但没有寄生虫和药物残留,而且没有‘土腥味’,鱼肉爽脆鲜甜,无论是新鲜烹调还是制作预制菜都是不错的选择。”陈成光介绍说。

  在水池上方,过滤后的循环水源源不断流入池中,再通过底部的水管排出,经沉淀、杀菌、生物净化和增氧处理,最后又用水泵抽回到养殖池内,通过增氧消杀,鱼池的水实现了循环使用。这就是新会中集自主研发的“黑科技”——双循环水产养殖系统,不但可以大幅提高水质,有效降低病害,还增加鱼的存活率。相比传统土塘养殖,养殖周期大大缩短,养殖次数年均可达5—6造,产量更能提高15倍。“短期内,我们会聚焦养好一个品种,继续完善我们的养殖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其次,做好市场端的布局,令更多的消费者认识、认可我们的产品。未来,我们中集渔业科技会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继续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横向延伸到其他的品种,进一步扩大养殖种类,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鱼产品。”陈成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