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会动态 > 镇街动态
新会区崖门镇横水村“鸭稻共生”一田双收,打开富硒新“稻”路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3-11-09

jei781ojy0uq3tzm16994327355921228.JPG

  又到了水稻丰收的季节,在新会区崖门镇有一处农田采用了“鸭稻共生”的新型水稻种植模式,一群“打工鸭”在田野上蹚出了一条致富新“稻”路。

  在位于崖门镇横水村的大营盘富硒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水稻基地,大片金色的稻田里,一群群鸭子或在田间畅游嬉戏,或在啄食杂草。这里的水稻目前还处在灌浆期,还有不足半个月就可以收割。大营盘富硒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宝珠说:“我们公司现在种植了500多亩水稻田,采用了‘鸭稻共生’的有机种植模式,种有象牙、莉香、十九香等品种的水稻,这些水稻禾茎比较粗壮,长出来的米比较饱满,米质很好。”

  “鸭稻共生”模式采取全程不施用农药化肥的有机栽培方式,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共赢的种养模式,其原理在于稻田为鸭子提供良好的仿野生环境,鸭子在稻田中低密度养殖,既可吃稻田里的杂草,又能觅食田间的害虫,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鸭粪还能增加稻田的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生长,既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改善了稻田的生态环境,又提升了水稻品质,增加了水稻田种植的经济效益。现在每亩会投放10只“打工鸭”。  “种植鸭稻米要选择适合的鸭子,体型小的鸭子才可以在水稻中穿梭抓虫、吃草。同时也要选择适当的时间放养,放养的时期要在秧苗种下后大概20天。”李宝珠说。

  据悉,崖门镇富硒土壤比例达95%,富硒比例居全国前列,生长在崖门镇的农作物含硒量丰富。在“鸭稻共生”生态系统中,水稻栽培过程的多个生产环节由鸭子来承担,将硒和有机种植相结合,生态优势明显。“接下来,我们公司将会继续实行鸭稻米种植,节约成本,提高米的质量,争取将大营盘鸭稻米打造成广东省的粤硒优品。”李宝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