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新会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新会 发布日期:2018-01-23

新会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

草案的报告

 

——2018123日在新会区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李协民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新会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作为,精准发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抓改革、重创新、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力度,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一)统筹施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通过全面贯彻实施大广海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西战略,狠抓实体经济,加快改革创新,大力改善民生,经济总量持续保持稳步增长,预计2017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3.2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9亿元,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341亿元,增长1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1亿元,增长10.3%;外贸进出口310亿元,增长10%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继续攀升至51位。全面完成区十五届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6%产值保持增长,其中广东中车、中集集团、美达锦纶等增幅超30%。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成重要增长点,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80.15亿元,同比增长22.92%,轨道交通产业园实现产值24.48亿元,增长91.27%,其中中车广东增长超过300%。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挖潜增效,技改投入63.7亿元,增长73.7%食品饮料、精细化工、建筑材料等行业保持增长势头,分别增长15.87%12.25%25.55%

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98亿元,增长9%。大力促进乡村旅游消费,成功举办崖门海战遗址旅游开发问策会,第四届中国新会·陈皮文化节、罗坑芒果节等传统特色节庆活动。全区接待游客180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1亿元,分别增长12.8%19.6%。金融业蓬勃发展,广东华兴银行落户,丽宫食品、百生医疗在新三板挂牌,海星游艇、华冠新材筹备上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平稳,积极推动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高宝隆3000吨码头试运营,全区港口吞吐量达到1369万吨,增长1.5%。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销售额104.2亿元,增长29.7%

现代农业稳步提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新会区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3家。实施三品一标名牌农产品发展计划,全区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有17家,产品26个;绿色食品认证企业5家,产品8个;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4家,产品5个。提高我区农业发展的科技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利用。加强与高校合作,依托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育推广太空小农占新品种,全区粮、果、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9.6%98.3%99%

(三)突出重点,重点项目和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4.7亿元,投资完成率143.1%,超过时间进度43.1个百分点。68项市重点正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9.8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7.6%,超过时间进度7.6个百分点。116项正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1.2%,超过时间进度11.2个百分点。其中,富华工程装备制造项目完成率760%,江门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完成率674.2%、亚太森博纸业项目完成率162.9%,江门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完成率140%,新会发电厂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完成率127.3%,均已完成今年重点计划任务。

产业平台发展进一步提升。银洲湖工业园区加速扩容提升,经济开发区、轨道交通产业园和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先后纳入省产业转移园,3个万亩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其中深江工业园初步完成启动区控规编制,落实用地指标2100多亩,平整土地1500多亩;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完成初步研究报告和启动区控规编制;珠西新材料集聚区集中供热项目获省发改委批复同意,落实用地指标550亩,完成征地2200多亩,平整土地250亩。创新载体培育加快,小微双创基地(平台)累计完成投资40.5亿元,中科创新广场进行二期主体建设,中集智库一期投入运营

区域合作有新进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明确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一区三园开发模式。推动深江紧密合作,举办深江招商推介会,引入签约一批计划总投资超600亿元项目。区域大交通建设大提速,2017年投入43.6亿元,增长18%。深茂铁路江茂段已完成轨道铺设。江门大道五邑路至东甲立交段辅道建成通车,南(西)线双水段动工建设,南(东)线工程完成项目PPP招标。小冈大桥建成通车银鹭大桥和虎坑大桥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

(四)市场导向,重大改革领域成效明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抓好抓实三去一降一补。淘汰高污染低效产能,清查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落实各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措施,为企业减负12.6亿元。商品房消化周期控制在10个月以内。盘活存量土地6321.75亩,完成全年任务137%。推动科技创新,补短板。发放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共2298.89万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 入选全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百强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至38%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2.9%

放管服改革有力推进。落实投资承诺制,加强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提高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共办理固定资产投资立项297个,增长62.3%;总投资353.49亿元,增长129%。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两无两藏,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市场主体净增17581家。积极开展双随机抽查,编制一单、两库,目前有165项抽查事项列入随机抽查清单

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区级法人“邑门式”服务大厅升级改造,第一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公布。区、镇(街)两级服务中心实现“侨都之窗”24小时自助服务区全覆盖。11个镇(街)“邑门式”公共服务中心均实现人员、业务、软硬件“三到位”,步入正常运作的轨道。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实现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一门式、一网式”办理,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有序开展,49个部门网站纳入集约化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强化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机制,统一归集全区40多个部门超过7.8万条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推送到市信用网站。

(五)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

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淘汰 “黄标车”1792辆,淘汰燃高污染燃料锅炉86台,完成13家企业的VOC整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升级版,完成全区河流、水库、山塘的全面核查,探索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分类管理机制,推进会在城河、紫水河等重点河涌综合整治。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2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清理畜禽养殖场1751个。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枢纽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品位得到提升。美吉特综合体建成开业,万达广场主体结构封顶,富力城央综合体奠基,珠西金融中心完成供地。珠西枢纽江门站动工建设,广雅学校建设顺利、广外附设外国语学校落户。小城镇扩容提质有新发展,完成年度投资20.8亿元,建成建设面积83.2万平方米。三旧改造投入超15.8亿元,完成改造面积233亩。城区路网不断完善,明德三路和业兴三路建成通车。西门路和城北路改造工程动工。

公园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崖门镇获评为首批“广东省森林小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成3705亩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新增面积3800亩睦洲镇吉仔公山市级森林公园。城乡环境不断优化,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有序推进,石涧田园生态小镇落户建设。中心园林区升级改造,艇仔湖、冈州湖改造工程加快建设,新改建城乡公园45个,城区新增绿地11.2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44.82%。投入1亿元全面开展130条自然村新一轮升级改造。厕所革命稳步推进,改造公厕63座。

(六)民生共享,社会保障稳步提升

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区兑现各项就业优惠扶持政策补助补贴3836万元,累计享受就业扶持政策24416人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开展 一对一就业帮扶,全区新增城镇就业732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080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城镇登记失业率2.39%。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预期目标。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区民生支出50.7亿元,增长8%。提升保障水平,落实六项底线民生保障项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提高4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与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实现同比调整,城乡低保人均月标准提高到700元。开展精准扶贫,实行重点帮扶对象一户一策建档立卡。区养老中心、儿童福利院新大楼基本建成,农村幸福院新建20家,百岁老人免费医疗扩宽至90岁以上长者。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稳步发展。落实市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圭峰小学(东校区)、实验小学(文华校区)动工。广外附设江门外国语学校和广雅学校建设进展顺利。高考中考成绩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提质增量新突破。特色教育加快发展,新增“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所,入选省校园足球试点区。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3医联体试点项目加快实施。古井、崖门、双水医联体新大楼完成基建,区妇女儿童医院迁建项目完成立项。特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全区共有23非遗项目列入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十分突出,经济结构亟待转型,工业园区建设偏慢,新落户大项目偏少,基础设施投资形势严峻,实体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生态环境问题仍旧突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安排意见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区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致力兴业惠民、治吏简政,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抢抓“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沿海经济带开发重大机遇,全力搭平台、强产业、调结构、建门户、促改革、惠民生,以“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为载体,突出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造“334”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改善民生,努力当好江门加快发展的主力军。

综合考虑新常态下发展条件,并与“十三五”规划目标衔接,建议2018年我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外贸进出口总额正增长;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3.25%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上级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8年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加大园区开发力度,全面振兴实体经济

巩固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整合分散的园区资源,加快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3个万亩园区建设,为我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奠定坚实基础。高标准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重点依托中车广东公司,开展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招商,继续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完善产业链条。重点推动德奥车辆装备、业成轨道装备等项目建设,提升轨道交通车辆零部件的本地化供应率。统筹万亩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三通一平,加快深江工业园、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申报成为省产业转移集聚区,争取实现“一年启动、三年成型、五年突破”的建设目标,打造新会今后飞跃发展的新支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协调配合和督查督导,全年安排区重点建设项目99项,总投资189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172亿元,增长12.9%。加快建设富华工程装备制造4条新生产线、威立雅环保拆船、新会电厂、华津精密金属连接件等重大项目。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中科院生物医药装备、芳源新材料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政策,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取得更大实效。实民营经济“十二条”,实施“一企一策”,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扩大有效供给释放消费潜力。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有效对接。 培育新的消费供给方式,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展。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 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补齐消费设施短板,激活市场消费潜力。实现多行业多业态跨界融合,推动建设集标准化菜市场、便利店、家政、餐饮、养老等多功能服务业态于一体的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建设。科学调控,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发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科学调控,深入开展房地产领域社会矛盾专项治理工作,强化中介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二)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全面实现转型升级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大力培育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支持美达锦纶、富华重工等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重点抓好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二期等项目建设;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超200家。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办好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

级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引导我区大健康、新材料、纸及纸制品、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五金不锈钢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推动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项目。充分发挥新会促进经济发展“黄金十条”等政策效应,抓好市场主体增量发展,提升企业规模效益,促进“上规模”“个转企”。发展大健康产业集群,密切联系重点企业,支持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力促大企业稳定发展,推动李锦记40万吨调味品项目加快上马。

优化三产业态。补齐三产发展短板。大力培育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楼宇经济、健康养老、会展演艺等现代服务业态,助推三产转型提档。加快万达广场、综合交通枢纽TOD、珠西金融中心等一批高端三产项目建设进度,打造更有活力的城市核心商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打造好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圭峰山龙头公园、崖门海战遗址公园等特色景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引进知名房地产企业,增加有效供给,强化住房保障,扩大公共住房保障面,完成城乡危房改造任务,探索发展产业园区、旅游、养老、众创空间等新型房地产业。

(三)加大产城融合力度,全面构建新型城镇

实施“大交通”发展战略。推进总投资450亿元的交通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一大枢纽、三大路网”,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江门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及配套工程建设,力争主体工程2018年底建成。加强与江门大道、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的互联对接,打造珠西客运中心和联系珠三角西翼与粤西地区交通门户。推动市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加快江门大道新会段建设,推进龙湾南、奇榜和大滘地段的开发建设,着力改造提升会城大道、冈州大道东、圭峰路,加快推进会港大道、 五邑路扩建和江睦路建设。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产城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打造以银湖湾滨海新城和珠西枢纽新城为核心的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加快枢纽新城和滨海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统筹推进一批总投资超200亿元重点项目,打造沿江出海的绿色智慧滨海新城珠西枢纽新城以江门站为核心,推动路网、水网及周边景观建设,加快引进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构建现代化枢纽门户。2018年继续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新增建筑面积超60万平方米。积极培育特色小镇,重点打造崖门旅游小镇及小冈香业特色小镇,策划航空航天主题小镇和电影主题公园。

加强环境保护整治。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美丽新会,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河长制,落实治理责任,狠抓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加快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镇级污水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点建设,狠抓工业、农业和生活垃圾污染源治理,推进传统产业和小散乱污企业整治,淘汰重污染企业,加大高排放机动车监管,推进老旧机动车加快淘汰。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全面实施环境监管网格化、全覆盖管理. 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完善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和管控机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环境 监管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 惩处力度。

(四)加大重点领域改革力度,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去低效、去产能”工作。淘汰一批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企业,彻底取缔“地条钢”。盘活存量土地3000亩以上,实施一企一策,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基本实现困难公有企业优化重组。全面落实各项企业产业扶持政策,在税收、用地、用电、融资、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方面切实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大力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土地确权成果应用,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乡镇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强化镇级财政预算约束力。

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围绕“两无两藏”目标,继续深化清单制、委托制和承诺制“三制”改革,打造最优最惠政务环境。做好市相关管理权限的承接和实施,为企业运营松绑减负。落实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和园区“代办”制度,为企业提供高效服务。继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完善多证合一改革,配合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改革工作深化“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府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法人邑门式改革,全面实现法人事项一窗式办理,推动镇村公共服务中心(站)建设上新台阶。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推进事项全流程电子化,推行政务预约服务,探索在政府涉民窗口试行休息日预约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打造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落实“民营十二条”、“黄金十条”,继续推进与优化商事改革,形成亲商、安商、融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造高效便捷、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企业信建工作,实施“诚信绿卡计划”、“诚信示范店”工程,大力培育一批守诚信重信誉的优质企业,加快建设本地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全力构建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强化监管,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逐步建立相关市场监管部门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市场综合治理力度,净化市场环境。

(五)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全面建设幸福美好生活

做好就业和底线保障工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强化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新会科创等创业孵化等基地建设,探索、优化、完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运作模式,不断提升创业人员自主创业能力。扎实做好对就业困难群体(含高校毕业生)的一对一就业帮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城乡居民基本 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力抓好六项底线民生保障项目,确保底线 民生保障水平继续排在全市前列。建立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完成区养老中心工程,新建一批农村幸福院和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力争 2020 年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以上。强力推进精准扶贫, 推行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落实产业扶贫、金融扶贫 等具体措施,2018 年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提升”的目标,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圭峰小学(东校区)、实验小学(文华校区)、广雅学校和广外附设江门外国语学校的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会妇幼保健院迁建,推动人民医院创建三甲医院,投入使用古井、崖门、双水等“医联体”新大楼,全面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卫生城市、卫生镇复审及健康城市健康村镇的创建工作,加强职业病、艾滋病、性病、麻疯病、重性精神疾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做好妇幼健康服务工作。整合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五邑联合文化场所建设,加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建设镇、村两级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具有本土特色、受群众欢迎的文化项目下基层,切实为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服务。

打造平安新会。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落实双拥和优抚工作,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人防、打私、统计、消防、方志、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不断提高社会自治水平。强化各镇(街、区)维稳主体责任,完善 维稳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实施科技兴警战略,推动警务大数据建设,切实防范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护航发展。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和技术支撑能力,抓好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整治。

各位代表,推动我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名词注解】

1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两无两藏:无收费、无门槛,藏富于民、藏富于企。

3.双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作出决定后上网公示。

4.医联体医疗联合体,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或二级医院与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站组成。

5.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6、教育三二一工程:20162018年,蓬江区、江海区各新建不少于3所公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新会区、开平市、鹤山市各新建不少于2所;台山市、恩平市各新建不少于1所;积极鼓励和支持优质民办学校建设。


7.“一枢纽、两新城、三园区即珠西综合交通枢纽;银湖湾滨海新城、珠西枢纽新城;深江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

8334产业体系:即发展大健康、新材料、纸及纸制品三大主导产业,壮大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汽车零部件三大装备制造产业,优化提升古典家具、新会陈皮、小冈香、五金不锈钢四大传统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