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地动态    发布日期:2009-03-0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09年3月3日在新会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新会区区长 吴振鹏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海啸,着力攻坚破难,化危为机,全力抵御低温灾害和强台风,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实现生产总值326.84亿元,增长11.2%;人均生产总值4.38万元,增长10.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82.67亿元,增长19.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5亿元,增长19.03%;实际利用外资1.86亿美元,增长18.67%;出口总值21.02亿美元,增长9.36%;固定资产投资90.65亿元,增长20.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4亿元,增长18.43%。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和谐新会建设进一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全力推进临港经济,发展后劲实现新提升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34:62.58:30.08,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0.6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5.13%,提高0.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33%,提高1.8个百分点。
  临港工业加快发展。六大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96.63亿元,增长21.18%,占全区90.25%,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4个产业产值超100亿元,运输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首个突破200亿元的产业,达213.11亿元。造船产业迅猛发展,落户项目19个,造船能力80万载重吨。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96亿元,增长11.47%。园区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1.57亿元,增长25.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增长25.93%。银洲湖纸业基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2亿元,增长46.9%。创建国家食品生产基地进展顺利。
  “群象经济”做大做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6家,净增5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40家,新增12家;超10亿元企业(集团)11家,其中3家突破40亿元。李锦记集团纳税超4亿元,新会ABB公司成为第4家纳税超亿元企业。十大纳税企业平均纳税1.15亿元,增加1233万元。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新引入民资项目173个,计划投资23亿元;外资项目40个,合同利用外资1.32亿美元。引入投资超亿元项目8个,丰顺造船投资18亿元、松下电子增资5亿元、新财富环保投资4亿港元。全年投产项目267个,年可新增产值75亿元。工业厂房新开工面积67.84万平方米。
  科技创新效果明显。与五邑大学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组建新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民营科技企业7家。建立广东博士后联谊会新会科技创新基地,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科研基地2家。出台《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引进高层次人才130多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57%,提高2个百分点。专利申请829件,居全市前列。新增省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1件。
  二、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破解发展瓶颈实现新突破
  土地节约利用不断加强。被省批准为土地开发整理试点单位。抓好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435亩。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认定处理6330亩,盘活利用1783亩,征收土地闲置费1110多万元。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拆除违法用地建筑144宗共14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通过评审。制定《“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方案》,关闭“五小”企业9家、实心砖厂9家。东郊污水处理厂二期4万吨/日工程投入运行,2万吨/日扩建项目建成并通过验收,司前污水处理厂完成“三通一平”。冠华公司实施污水综合治理和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彩艳公司实施环保染料工程,旭日陶瓷实施污水闭路回用工程。区域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
  金融秩序稳定。获省金融稳定奖。本外币存款余额364.25亿元,比年初增长15.13%;占全市25.52%,提高2.84个百分点。本外币存贷比38.42%。农信社成功兑付中央银行6.3亿元专项票据。3家担保公司为区内企业担保贷款超3亿元。振隆造纸、鸿捷精细化工进入上市辅导培育期。
  外贸出口平稳增长。积极争取退税指标,办理出口退(免)税12.3亿元。扩大自主品牌出口,“维达”、“映美”产品被认定为省重点培育出口名牌。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3.6%。加工贸易稳步发展,出口11.63亿美元,增长13.91%。
  三、全力推进城市经济,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新成绩
  盘活一批闲置资源。实现公有资产收益8451万元,成功转制毛纺厂、新盛纺织厂等企业。盘活公有资产及闲置厂房,上马改建芳纶项目,引入南方电网项目。筹措2517万元,赎买农械厂、冈州宾馆、毛绒总厂等资产和债务;筹集1700万元,妥善解决公有企业职工安置等问题。
  物流业规模不断壮大。召开现代服务业工作会议,扶持物流业发展。大昌物流园投产企业5家,建设大型冷库中心;高宝隆物流基地试运行,吞吐量20万标箱。水果、厨具、汽车、摩托车四大市场交易总额29亿元,增长2.1%;汽车贸易4S店增至11家,新增3家,奔驰、日产店交易额均超2亿元;五邑机电五金城第一期基本竣工。新会港货物吞吐量1700万吨,增长2.41%。
  旅游产业链日趋完善。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旅游名城,旅游总收入23.5亿元,增长22.4%;接待游客471万人次,增长18.78%。初步建成世纪旅游商品特色街,17家省内外特产店进驻。银湖湾游艇休闲度假区项目开工建设,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凤凰酒店开业,崖门、司前、大泽分别引入星级酒店1家。充分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进一步办好特色旅游,推出国母诞等文化项目。
  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商住房新开工面积54.08万平方米,完成房地产投资9.55亿元;建筑施工企业建安产值7.75亿元,增长8.25%。商品房一手交易面积65.3万平方米,交易额16.33亿元,增长13%。
  四、全力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环境有新优化
  规划先导功能得到强化。完成中心城区建设活跃区10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镇总体规划,编制城北片区、七堡工业城、各镇重点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32条示范村规划。完善产业专项规划,完成崖门金属表面热处理基地环评报告和现代物流业、船舶工业发展规划初稿,银湖湾湿地公园规划环评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基本完成城镇供水一体化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银洲湖沿海产业带发展规划和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总体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崖门乘潮一万吨级出海航道整治工程通过验收,劳龙虎水道1000吨级航道整治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配合完成崖门水道乘潮一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新会港出口监管仓建设,编制古井作业区2个万吨级泊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基本完成南门公路九龙段、茅向线沙堆梅阁至南门桥段、小罗线小冈段改造主体工程。开展省道绕城公路(路堤结合工程)前期工作。配合珠三角城际轻轨和广珠铁路建设,按工程进度做好征地拆迁。崔华根大桥维修加固工程完工,大洞大桥扩建暨维修加固、金牛头大桥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新汽车客运站建成使用。完成220千伏三江站和110千伏今古洲站、七堡站、罗坑站改造。
  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绿化美化7条城区主干道,完成57项园林绿化工程,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33万平方米,改造绿地2.86万平方米。投入260万元,维修内街内巷2.5万平方米。完成农村公路硬底化20公里,建成农村候车亭62个,基本完成试点村整治任务,革命老区村改水工程完成管道铺设,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取得新进展。双水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广东省生态示范镇,会城南庚村被命名为省卫生村,5条村成为市卫生村。
  防灾减灾工程加快实施。完成万亩水库除险加固、会城河口水闸、大鳌联围达标加固、银洲湖海堤首期工程。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江新联围达标加固、银洲湖海堤二期和三期工程加紧进行。完成第二期35宗省人大小型水库议案工程和9宗省人大议案机电排灌工程。
  五、全力推进协调发展,镇村经济再上新台
  强镇工程有效推进。镇(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78.82亿元,增长20.66%;各镇(街)地方财政收入均超3000万元,总额10.3亿元,增长22.62%,会城街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5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54亿元。
  村级经济实力增强。村级可支配总收入2.26亿元,增长9.4%,超500万元村增加到5条。开展“五个一”帮扶工程,所有村年可支配收入超15万元,贫困村全部脱贫。成为全省首个全部村(社区)开通信息直通车县(区),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经面积比例调整到54:46,实现农业总产值44.48亿元,增长1.52%。海洋产业总产值35亿元,增长16%。水稻、蔬菜、水果良种覆盖率95%以上。整治鱼塘3.5万亩。落实种粮补贴3010万元,受益113万人次;落实能繁母猪保险补贴。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8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产地认定5个及绿色食品认证2个,新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3家。有效控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六、全力推进和谐新会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改善
  文化名城加快建设。成功举办改革开放30周年、梁启超诞辰135周年、周总理视察新会50周年纪念活动。建成农家书屋37家,全部镇(街)建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繁荣文艺精品创作,26件作品入选省以上展览或获奖。文物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新会葵艺、蔡李佛拳术、白沙茅龙笔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功创建省教育强区。省教育强镇增加到9个,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区督导验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6207万元,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安排中职教育补助金1181万元。新会华侨中学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导验收,梁启超纪念中学成为省一级学校。高考上线人数连续21年居全市首位。
  民生工程有效推进。民生资金投入7.2亿元,增长25.99%。积极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捐款捐物折合2402万元。解决26名农村复退军人、7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安排资金367万元,解决企业离休干部和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镇自来水厂资产评估,抓好司前供水管线工程。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2.08万元,增长10.83%;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7173元,增长7%。新增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16个。
  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资金投入2.02亿元,增长25.61%。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2.68%。实施“千企扶千村”和“双转移”工程,免费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7704人,培训后就业率85%。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签订率96.34%。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高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启动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上限和比例,参合率99.57%。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成功举办区十运会。新会籍运动员李宏利获北京奥运会77公斤级举重比赛银牌。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基本职业卫生服务和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试点获卫生部肯定。人民医院成为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计划生育率94.9%,达到省一类地区水平;人口出生率10.61‰,自然增长率4.19‰,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范围内。成功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成村(居)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组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刑事立案率下降2.5%,投入5500多万元建设“三基工程”,一级派出所增加到4个。成立区应急指挥中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得到增强。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重信重访专项治理和党政领导大接访活动。完成冬季征兵任务,再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外侨、统计、档案、区志、对台、宗教、人防、老龄、气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七、全力推进体制改革,效能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镇财区管改革,开展镇级单位部门预算编制。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增加3个试点单位。制定财政绩效评价程序,健全财政评审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区、镇公务员地方津补贴。
  依法治区扎实推进。开展“五五”普法中期查验。严格政府文件法律审查,办理行政复议14宗。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认真落实区长约请人大代表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6件、政协委员提案90件,满意率分别达97.67%和100%。密切与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行政效能进一步优化。继续举办“民生热线”,投诉回复率96%;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事项办结率93%。建设工程进场交易88项,降低工程造价7829万元;土地招标拍卖33宗,高出底价2711万元;产权交易14宗,溢价107万元;政府采购1512宗,节约1948万元。强化效能监察,抓好行风评议,21个单位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17个单位录入审批业务。筹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制定数字城管系统实施方案。完成行政服务中心规划选址,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各位代表,取得以上成绩,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级干部、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支持我区经济社会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消费和投资拉动不足,服务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重点工业和公共建设项目进展不够理想;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和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镇村经济发展不够平衡,镇村环境建设力度还不够大,农民收入增长还比较缓慢;政府自身建设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在金融海啸影响下,将面临不少困难,但“危”中有“机”。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加快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把应对危机作为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机遇,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拉近与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差距。全区上下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工作措施订得更细致一些,把工作抓得更实一些,从我做起,化危为机,用好政策,催生亮点,开创工作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首要任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加快招商选资,积极扩大投资、拉动内需、促进出口;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及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外贸出口力争有所增长;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职工年人均工资增长9%;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下。
  落实今年工作目标任务,必须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行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省土地开发整理试点单位等契机,以争取一批项目落户、实施十项惠民工程、完成百亿固定投资、下访帮扶千家企业、开发整理万亩土地为重点内容的“一十百千万”工程为抓手,在政银企范围内,开展以增强信心、落实举措为主要内容的“化危为机,从我做起”主题活动。
  一、加大力度促进投资、消费、出口,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以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为着眼点,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按照批准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争取国家、省大项目落户,重点抓好列入国家扩大内需范围的项目和区重点建设项目。以拉动消费和出口为着眼点,以“下乡、进城、出境”活动、帮扶企业暖流行动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抓手,积极搞活消费、扩大出口,稳定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保持经济有效增长。
  促进扩大投资。抓好一批工业项目,力争开工建设80万平方米工业新厂房。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协调机制,力争耀皮玻璃、彩艳芳纶、维达增资、南方李锦记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抓紧新会电厂、双水电厂(三期)、华泰纸业、丰顺造船、海螺水泥(二期)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和崖门金属表面热处理基地开工建设。推进一批交通项目,开展崖门水道乘潮一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争取崖门乘潮3.5万吨级航道整治工程开展前期工作。推进高宝隆物流基地、双水电厂万吨级码头建设。完成双公线罗坑至牛湾六堡段路面改造,推进省道绕城公路(路堤结合工程)一期和银湖湾东入口公路建设,力促新中一级公路复工,争取新开、江新高速公路开展前期工作。加快金牛头和大洞大桥扩建、龙马和连腰大桥改建以及5座桥梁维修加固工程。配合做好广珠铁路、城际轻轨项目建设。建设一批水利项目,重点打造银洲湖“铁堤钢闸”,推进江新联围、银洲湖海堤、东方红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大洞口、三江口、龙泉水闸建设。完成220千伏古井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500千伏变电站和22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方式,包装一批水利和交通项目,采取BOT、BT、TOT等方式,多渠道引入建设资金。
  促进搞活消费。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115亿元。吸引高档零售超市落户,加快培育房地产、汽车、旅游等市场,鼓励居民和外来人员在新会消费。加大新会特色产品推广营销力度,举办本地工业产品、房地产展销会和旅游促销会。积极组织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墟镇延伸营销网络。
  促进外贸增长。强化大通关建设,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出口成本。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帮助企业用好外贸扶持政策,扩大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加强会展服务,拓展会展平台,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抓好出口产品质量,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省、市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措施,继续推进“群象经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超820家,产值亿元企业超150家,10亿元企业超13家,50亿元企业3家。坚持抓大不放小,引导中小企业向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靠拢,实行强强联合、资产重组、低成本扩张。支持企业创立自主品牌,加快产业和技术升级,实现中小企业做大、传统企业做新、特色企业做优、龙头企业做强。
  积极帮扶企业。深化“感恩企业,帮扶发展,共渡时艰”暖流行动。落实国家、省、市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制定优惠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经济信息情报收集和发布。加强政银企合作,存贷比提高1个百分点。完善“一行对多企”方式,举办系列银企见面会和信息交流会。争取成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探索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推进振隆造纸、鸿捷精细化工上市进程。鼓励商会、协会筹集行业发展、互助、风险基金,推进行业联合投资。
  二、加大力度调整优化结构,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抓住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江门被确定为重点发展区及新一轮产业调整的机遇,探索设立具体功能分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招商选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重化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5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4%。
  打造临港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重点发展石化建材、机械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制品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纺织化纤、食品饮料、纸及纸制品三大特色产业。用好用活扶持政策,加快基地建设,着力打造银洲湖区域能源、纸业、石化、船舶、食品和现代物流六大基地,抓紧创建国家食品生产基地。经济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1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1.6亿元。探索利用经济开发区品牌,整合银洲湖两岸工业园区资源。
  抓好产业招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合同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其中合同利用外资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引入民资80亿元。健全招商引资联动机制,实行招商信息共享、利益共有。建立党政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带头招商责任。创新规划招商方法,拓展资源招商途径,提升中介招商质量。抓好定点招商,重点吸引港澳台、欧美、日韩、东南亚以及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资金投入,着力引入上市公司、大型国企以及规模大、效益好、拉动力强的产业转移项目。扩大利用外资领域,积极引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项目。鼓励大企业进行组团式、产业链条式增资,以存量项目和“零地”增资扩产。
  打造“科技新会”。新组建3家以上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新增8家以上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培育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2—3家博士后科研基地,新增2个以上名品名标。积极实施省部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产学研创新联盟和示范基地,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建立本地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发挥高层次人才创造性。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扶持一批行业技术协会,抓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深化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信息直通车服务功能。
  三、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第三产业上新水平
  以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提高1个百分点。
  发展商贸物流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大型企业设立物流公司和区域总部。谋划建设银洲湖和广珠铁路物流园区,打造区域物流中心。抓好大昌物流园增资、高宝隆物流、在胜物流、五邑机电五金城、亨源化工、海湾仓储、大润发等投资超亿元物流项目。加快发展江会路商贸走廊,推进水果、厨具、摩托车、五金不锈钢、古典家具等专业市场建设,引入新的汽车贸易4S店。改造升级墟镇集贸市场。
  发展旅游业。建设以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为主体的特色休闲旅游区。推进银湖湾游艇休闲度假区、三江新马单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游客中心,加大小鸟天堂片区、崖门古战场二期、南坦葵林、蔡李佛始祖馆等项目打包招商力度。加快星级酒店建设,改造升级龙泉、御景酒店和迎宾馆,推进玉湖酒店改造,开工建设崖门、司前、大泽等星级酒店。完善世纪旅游商品特色街,拓展省内外游客市场。
  发展房地产业。抓好已批未建房地产项目开发,扩大新开工和新竣工房地产总量,力争商住房地产开工面积超50万平方米。推动大盘、名盘建设,开发骏凯豪庭(二期)、翡翠园、碧桂园等大型商住区。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完善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以“一楼一策”方式,妥善处置问题楼盘。
  盘活资源资产。加强公有资产管理,加大盘活和处置力度。继续落实“退二进三”、“优二进三”措施,加快搬迁城中厂,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启动菱东球场和向阳小学改造工程,加快政府旧址和仁寿路片区招商改造进程,整合九敬堂片区资源,处置五显坑等地块。整合教育、卫生资源,重新调配房产、供销、粮食、食品等单位资源,支撑各镇三产项目上马,加快城镇化进程。
  四、加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破解制约发展瓶颈为着眼点,突出攻坚破难,拓宽可持续发展空间。
  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抓好示范项目实施,推进双水拆船、银洲湖纸业基地循环经济试点。重点完善船务配套、银洲湖纸业基地和现代农业立体循环产业链,探索发展石化基地产业循环模式。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实现生产原料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
  强化节能减排。按计划关停“五小企业”及实心砖厂。开征镇级污水处理费,加快推进各镇(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监管,完善远程监控网络系统。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城区六种行业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抓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审核和认定。
  建设“绿色新会”。完成饮用水源环境保护规划和保护区划定,开展吸水点水质监测。加强森林、生态公益林、湿地资源、海洋资源保护,推进通道绿化、社区绿化、镇村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检,确保顺利过关。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批准银湖湾滩涂造地、土地开发整理试点机遇,力争盘活闲置地、开发整理土地面积超1万亩。抓好省已批项目用地,加快“招拍挂”进程。完成区、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展闲置地、零星地和低效用地整理,变分散闲置用地为集中用地,变工业用地为三产用地,变低质低效为高质高效用地,逐步实现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三产用地向城镇集中。按照集中统一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各镇附征地,妥善解决会城地区历史遗留附征地问题。提高土地投资强度,抓好项目定点入园,向技术含量和空间要地。整顿规范石场、黑白泥等矿产资源开采秩序。
  五、加大力度实施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发展水平上台阶
  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思路,协调城乡环境建设。以增强镇村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加快培育镇域特色经济,增强村级“造血”功能,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抓好规划编制。推进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重新编制环境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总体规划和环评报告报批。完善银洲湖纸业基地规划,完成银洲湖沿海产业带和物流、船舶业发展规划编制。
  抓好城市建设管理。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继续实施“东连、南进、西拓、北护、中改”城建十字方针,推进市区建设一体化和南新区开发。重点打造一批名街、名景、名楼、名区、名店。完成公园路至玉湖广场段道路改性沥青铺设、侨光路沥青样板路和圭峰山南入口改造。推进新港大道二期、内环路东段、东庆南延伸线、新会大道延伸线二期工程。继续开展会城河清淤,完成上浅口水闸和会城河口泵站工程前期工作。继续维修内街内巷,加快治理象山、德庆、木山3处山坡。加快建立数字城管系统,确保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顺利运作。实施“清乱、拆违、插绿、排难、显亮”城管十字方针,美化亮化绿化城区环境。
  抓好镇村建设。抓紧实施镇域“八个一”工程。推进革命老区建设,彻底解决老区行路难。开展以“三清”(清垃圾、清河塘、清路障)、“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六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畅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完成20%以上村庄规划编制,按标准整治15%的村庄。建设30公里以上农村硬底化公路。
  发展镇村经济。继续实施强镇工程,镇(街)财政收入超11.5亿元。会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超5亿元;双水镇地方财政收入超1.4亿元,司前镇超9000万元,大鳌、古井、崖门、大泽镇超6000万元,罗坑镇超5500万元,睦洲镇超4500万元,沙堆、三江镇超3500万元。深化“五个一”帮扶措施,深入开展“双转移”和“千企扶千村”工程,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各镇要促1条富村上台阶、帮1条落后村致富。年免费培训转移就业农民7500人,成功推荐就业率85%以上。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办法,探索征地新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强企联合周边村,实现村企共同发展。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力争均超20万元,力争新增1—2条村经济总收入超1000万元。多种渠道拓宽农民增收途径。
  调整农业结构。抓好粮食生产,加大推广农业新技术。抓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落实省人大议案农建任务,组织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基本农田整治和农建改低项目。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争取建成8500亩省级水稻新品种标准示范区、新增2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和监督检查制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完善应急防控工作机制。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把好市场准入关。
  六、加大力度建设和谐新会,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推进文化名城建设。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方式,组织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举办第六届葵乡艺术节。抓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资源市场化。增加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实施一镇一品牌文化精品战略。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抓好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建设林缉光艺术博物馆,挖掘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蔡李佛文化品牌宣传推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建立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抓好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工程,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95%以上。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抓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和保障水平,年报销上限提高到5万元。积极发展慈善公益事业,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和自然增长机制。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适当提高机关在职、离退休和企业退休干部待遇,启动教师待遇“两相当”工作。统一推进治水、供水、污水处理,改善群众生活环境。推进优质供水工程,加快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各镇自来水厂并购,切实关停牛勒水厂,实现司前群众饮用西江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增财力的60%以上用于民生,安排支出8.5亿元,增支1.3亿元。加快实施十大惠民工程,造福市民。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健全社会治安打防体系,深化“刑巡战略”、“社区警务战略”,加强“三基”工程建设,逐步实现警备工作信息化、维稳工作高效化、打防控一体化、行政执法规范化、队伍建设正规化。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推进第三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落实安全生产层级责任制和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制,加大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力度,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打击无证照经营行为,构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强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抓好基层信访工作,着力解决民生信访问题。
  协调各项事业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加快古井、大泽创建省教育强镇,抓好华侨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和陈经纶中学初期督导验收。扶持新会技工学校创建高级技工学校、冈州职校和机电中专创建省示范中职学校。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抓好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建设,发展中医药和妇幼卫生事业,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加强农村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开展“两无”活动,有效遏制政策外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区镇体育配套设施,协助备战全运会,力争通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深入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力争80%镇(街)残联组织达到规范化要求。推进统计信息化,抓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侨捐项目管理,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切实做好档案、物价、区志、对台、宗教、人防、气象、妇女儿童、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老龄等工作。
  七、加大力度抓好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建设水平
  以转变职能、优化效率,提高执行力、增强推动力为着眼点,加强服务型、效能型政府建设。
  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制订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成立公用事业集团公司,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拓宽政府融资渠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总体预案,建立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强化财税管理。着力提升财政增长质量,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调整完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绩效评价体系,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和集中支付,探索分项列支改革。积极培育税源,加强征管,鼓励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一般贸易企业转化、小规模纳税人升级为一般纳税人,探索建立促进地方税收增长的考核激励机制。
  强化效能监察。实施分段并联审批制,建立网上审批系统。深入开展以“创建最佳办事环境”为主题的机关作风建设满意年活动,改进机关作风考评办法,建立机关作风暗查制,健全服务质量群众评价信息收集体系。加强行政效能监察,落实首办(首问)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公开道歉制。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市、区、镇三级联网。
  强化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勤俭办事,认真落实公务购车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出境、办公经费“五个零增长”和财政支出或党政机关主办的晚会、展览、庆典、论坛“四个减半”措施。积极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强化对重点领域、政府建设项目、关键行业监督检查,畅通举报诉求渠道,提高廉政建设、执法和效能监察水平。
  强化民主法制建设。继续推进“五五”普法,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加强与政协联系,自觉接受监督,提高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质量。健全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和行政听证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无党派人士意见,支持工、青、妇更好地发挥作用。依法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各位代表!2009年,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真抓实干,负重奋进,以优异成绩向国庆60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