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怀版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2-09-27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新会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新会区区长刘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两个一百年”交汇、“两个大局”交织的历史节点。区政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完成区人大代表票决的十大民生实事,以及区十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896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9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亿元,增长9.4%;外贸进出口总额365亿元,增长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5%。城乡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经济总量保持全市第一,跃居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5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工业振兴展现新格局

工业经济活力增强。链长制全面推行,李锦记、中车广东、维达纸业等8家企业纳入市级链主企业。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产值超600亿元。获授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生产基地称号,中国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通过复评。工业投资近200亿元,增长22%。规上工业企业增至588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增至27家,其中产值超50亿元企业(集团)5家,纳税超亿元企业增至17家。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江门农商行授信额度600亿元,全区存款余额超1200亿元、贷款余额超900亿元,存贷比75%。芳源环保成为科创板江门第一股。

园区载体扩容提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纳入全省发展战略,规划面积超670平方公里,占全市集聚区面积近一半。全年园区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超250亿元。芳源二期、亿科等28个项目加快建设,道氏、东洋油墨、四方威凯等27个项目投(试)产。两个园区公园竣工,3个生活配套区启动建设,省道大圣线通车,大泽园区东片区路网、凤山湖园区西片区路网、珠西园区EPC一标段完工。

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成功举办“潮起湾区·扬帆新会”深圳招商推介会,深圳、上海招商驻点机构成立,与40多家招商智库、基金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全年引入项目总投资443亿元,其中投资超亿元项目63个,投资超20亿元项目5个,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招商取得新成效。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实施,下放市场监管领域行政管理事权1520项,全市首推商事登记自助终端服务,市场主体新增9.4万户,增长123%。设立“一件事”主题服务专窗,121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窗办理,“交地即动工”“交房即发证”全面推行。切实帮助企业减负担、增活力,“黄金十条”发放奖励资金超1.1亿元,惠及企业194家。

二、“双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科创氛围日益浓厚。第七届新会区创新创业大赛、第二届“圭峰杯”工业设计大赛、第一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大赛成功举办,获评全国科普先进示范县创建单位。江门“双碳”实验室成立,中集智库获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期项目投入使用。省级众创空间、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各新增1家,省级博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各新增2家。高企存量增至4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497家。新增专利授权3053件、集体商标5个。无限极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交通格局不断优化。交通大会战持续打响,完成交通投资55.7亿元,增长43.8%。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增加昆明、成都始发列车,全年接送旅客218万人次。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动工,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加快建设。“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基本成型,中开高速双水至凤山互通段、江门大道南(东)线主道建成通车,银洲湖高速全面动工,国道G240新会段先行工程开工,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全市首个县区级水上搜救中心成立。

第三产业稳步回暖。发动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94场,1家企业获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铜奖,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库使用率77%。特色消费品牌持续擦亮,第二届夜侨都直播节成功举办,万达—美吉特商圈、大新路步行街等夜间热点消费旺盛,古兜温泉获评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年接待游客3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2.6亿元。

华侨华人交流更加紧密。“同心圆”乡情文化交流基地启动建设,“侨梦苑”新会园创新创业中心成立。港澳交流不断深化,与4个侨商组织签订战略合作,30个国内外社团(机构)成为“南粤侨创基地”合作伙伴。“侨胞之家”建成96个,检侨联络站、涉侨纠纷调解平台高效维护侨益。两条村获市“美丽侨村”称号。

三、城乡环境取得新改善

城市品质明显提升。新会书院修缮二期工程完成,新会学宫、大新路—仁寿路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提质项目完成投资69亿元,老旧小区启动改造10个,旧楼加装电梯36台,升级改造集贸市场11个,新建口袋公园10个,新增城区绿地近6万平方米、智慧停车位2310个。环卫园林实施一体化作业,垃圾分类投放点改造451个,新建污水管道26.7公里,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考核。

两大新城加快崛起。枢纽新城体育运动公园、梅江农业生态园一期建成开放,明德二路、今华路、梅江南路、厚德路动工。文华商业广场、钧明都市文旅中心、江门农商行总部大楼、珠西商务中心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建设驶入快车道,国资滨海投资公司和供应链平台公司成立,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开学,碧海银湖、御泉国际等项目加快建设。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高标准办理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固废综合处理中心动工,技改升级工业炉窑企业58家,大泽红木家具“共性工厂”示范点建成。河长制湖长制有效落实,潭江河流治理、江新联围加固工程扎实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12座,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入选省首批摄影目的地,直播“云赏鸟”开通。

四、乡村振兴实现新发展

农村环境全面改善。所有行政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159个行政村(居)达到省级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有序开展,“四沿”区域环境整治农业辅助设施7053间,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建成,崖门镇获评“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古井霞路村获评“全国十大最美乡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持续开展,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垃圾处理率均100%,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近千个自然村。“四好农村路”完成建设9.3公里。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

特色产业全面发展。南美白对虾产业园入选省级产业园建设名单,全省首个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成立。大鳌镇、双水桥美村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大鳌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全市首个地理标志服务管理平台运行,陈皮全产业链入选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省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启动,乡村工匠职称评价改革试点深入实施,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完成。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试点扎实开展,审批农村宅基地932宗。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平台交易平均溢价52.7%。

五、民生福祉迈上新水平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牢牢守住底线,密接风险全部按时清零,始终保持低风险地区。各类防控应急演练180多场,21个采样服务点高效运作,快速有序完成近百万人全员核酸筛查。新冠疫苗接种突破200万剂次,全程接种覆盖率超97%,加强针接种超20万人,全人群免疫屏障加快构筑。

社会保障底线筑牢。城镇新增就业8705人,登记失业率低于3%。“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近2万人次。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继续提标,累计发放补助资金超1亿元。新建村级长者食堂2家,区养老中心成为省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募集慈善捐款(物)5907万元,惠及贫困群众1.07万人次。摇珠分配公租房97套,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动态监测和帮扶脱贫不稳定户,驻镇帮镇扶村、新一轮粤桂协作对口帮扶广西宁明以及对接台山合作扎实推进。

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提高。村级换届圆满完成,是用时最短、效果最好、形势最稳的一次村级换届。新设立居民社区3个。镇(街)社工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兜底民生服务全面铺开。崖门南合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信访超市建成,“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模式获群众好评。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刑事治安总警情下降24%。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生产安全死亡事故下降25%,道路交通事故下降23%。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推进,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民生事业持续进步。全年民生支出68.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七成。“启超家风代代传”入选国家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获评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验区。新会陈皮炮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新增省、市级非遗项目2个、非遗代表传承人6人。教育“双减”政策有效落地,校内课后服务全面铺开,实验幼儿园枢纽新城分园投入使用,21所学校运动场完成改造,受惠学生8.5万人。4所院校顺利开办,机电学校确定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新会籍运动员勇夺东京残奥会金牌2枚、全运会金牌1枚,电竞选手夺得全球赛事团体总冠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全市第一,妇幼保健院新院完成主体工程,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获国家年度质控铜奖。连续8次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民族、宗教、外事、统计、人防、海防、打私、气象、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进一步加强。

六、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

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区政府党组全年学习议题202个,政府系统专业能力提升“夜学班”开班培训。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在疫情防控、经济建设、民生福祉等工作中,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抓落实。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启动“八五”普法,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得到提升。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化,镇街综合执法改革下放执法事项731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办理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建议197件、政协提案188件。

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一般性支出持续压减。政府系统权力监督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全覆盖扎实推进,农村“三资”管理更加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区各方通力合作、攻坚克难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各界朋友,向驻区单位、驻区部队、武警官兵,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以及海内外乡亲、国际友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与千亿GDP强区目标还有差距;产城融合程度不高,园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与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目标还有差距;科技引领作用不强,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区域创新能力亟待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不少,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小富则安”“坐等靠要”“明哲保身”问题未能根治,政府系统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我们新一届政府承前启后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展现新会担当,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机遇,深入落实“六大工程”,加快建设“一园三中心”,以“首善之区”标准,全力当好江门高质量发展标杆,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新会力量。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产城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

全力落实“园区再造”工程。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争取恢复新会经济开发区独立设置,成立国资开发公司,推动园区管理运营优化再造。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征收园区用地4600亩、平整1800亩,畅通新会智造产业园(大泽、司前)交通连接,建成珠西新材料集聚区“5G+智慧园区”平台,提升园区安全管理水平。加快布局光伏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韧性、智慧、低碳园区。推进园区产城功能优化再造,按“五个一”标准打造“15分钟生活圈”,建设人才公寓、共享食堂、文教设施等,建设一批高品质“邻里中心”。健全亩产效益评价机制,出台“用地十条”,打响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每个镇(街)启动1个以上示范点,全区完成改造面积2600亩。

高质量发展三大组团。把握省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重大机遇,引进国际一流规划理念,高标准编制集聚区各类规划,推动规划布局优化再造。北组团联动蓬台开鹤,主动承担中欧合作重点任务,力促中南高科、万洋众创城等建成国际化标准化厂房,吸引欧盟等国际企业轻资产、高效率进驻。打造新能源电池专业园,探索与欧盟在智能制造、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银洲湖纸业基地扩能增效,开展罗坑产业园规划研究。东组团全方位对接深圳,主动承接深中通道辐射,提前整理中开高速沿线区域资源,收储用地500亩以上。启动新能源汽车“双碳”产业园建设,加快广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和扩区,推动三江、睦洲与江门高新区联动发展,争当深圳产业向西转移“首选地”,力争新会东组团2022年工业产值超600亿元。南组团深化与港澳、RCEP成员国合作,打造面向港澳同胞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滨海新区核心区加快引入生物医药、金融会展、康养旅游等项目,粤澳园区加速布局PCB线路板、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力争南组团引入投资超百亿元项目1个。

聚焦“双碳”推动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引领”工程,依托新会产业转移园,力争年内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推动“双碳”实验室纳入省实验室体系,成为服务全省的低碳、零碳、负碳研发科创中心。打响新会创新走廊品牌,启动圭峰山科创片区规划建设,推进中集智库孵化器提标升级,建成中科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和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施产业集群科技强链工程,支持中大创新谷、银洲湾创业园建设科创集聚基地,鼓励无限极、李锦记、芳源建设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组建10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深入实施科技“双百工程”,出台“科创十条”,高企存量增至485家,完成技改投资70亿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合作,建设产学研深度合作区。办好第八届新会创新创业大赛,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二、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奋力建设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

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落实“工业振兴”工程,围绕八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链长制”,支持8家链主企业以及一批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瞄准打造华南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力促轨道交通重要零部件生产企业落户,支持中车广东与港铁公司深化合作,谋划建设轨道试验环线,力促中车广东产值突破50亿元。支持中集集团开拓“集装箱+”业务,建成智能化物流基地,力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超120亿元。大健康瞄准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高地,依托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七堡食品健康产业岛、中科健康创新生物产业园,重点发展医药制造、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四大领域。成立新会陈皮产业发展中心、新会柑种业公司,建立智慧溯源体系,实施经营主体分类管理,保护新会陈皮道地属性,力争新会陈皮全产业链营收近200亿元。支持无限极、李锦记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力促中科健康项目正式运营,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对接汉方药企,培育、引进汉方药项目,力争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产值超300亿元。新材料瞄准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生产基地,依托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巩固提升涂料和化学纤维两大优势领域,发展新能源电池、前沿新材料产业,加快福斯特、巴德富、芳源正极材料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超300亿元。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倍增计划”,规上工业企业突破600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30家。实施传统产业“升规入统”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和产值、税收同步提升。

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前沿领域,谋划发展布局一批带动性、引领性、颠覆性强的新兴产业项目。发展新能源产业,瞄准打造广东汽车产业重要制造基地,重点依托江睦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新会智造产业园,打造“整车+电池+零部件”全产业链,力促投资超百亿的新能源项目落户。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依托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启动建设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培育8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构建大招商格局。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发挥招商引资联席会议作用,严选优选项目。做强深圳、上海等招商驻点基地,成立专业招商工作团队,配强专业招商队伍,每季度赴深圳举办一次招商推介活动。扩大招商“朋友圈”,积极与招商中介、产业基金等建立合作关系。瞄准三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方向,深化产业链招商,鼓励每家链主“以商引商”,引入至少1家投资超亿元上下游企业。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实现“项目等地”到“地等项目”转变,完善招商全周期服务,推进项目高效落地。全年引入项目总投资不少于500亿元,超10亿元项目不少于10个,力争2个百亿级项目落户。

深化发展国资平台。推进国资体制改革,优化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参与市产业招商基金组建,积极参投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稳健参股有潜力的成长性企业。参与工业园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做实滨海投资公司、园区开发公司,力争在开发、建设、招商和运营上取得新突破。推动国资持续做大,整合新会科创走廊资源,稳步扩展能源集团业务,做强银海发展公司,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百亿级国资集团。

三、坚持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聚力打造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全力建设人才强区。树立全球视野,落实“人才倍增”“百名博士引进工程”,实施葵乡人才“顶流团队”“首善尖兵”“冈州菁英”“葵乡工匠”四大计划,争取新增3个博士或博士后科研平台,引进不少于150名博硕专业人才。重点引进教育、医疗人才,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育力度。加快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港澳人才来新发展。创建“人才友好城市”,加快建设新会人才产业园,与至少2家高校签订人才供给基地协议,新增3个以上人才驿站,提供“上管老、下管小”服务。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力争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0件。

打造对接港深珠澳“东门户”。推进“港澳融合”工程,拓展与港澳文化、养老、法务、建筑等领域协作。深化与港澳绿色经济合作,吸引优质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机构进驻滨海新区。高频度对接深圳,主动参与深江合作区建设,按照“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方向,大力引进深圳都市圈优质资源。抢抓RCEP实施机遇,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搭建线上线下经贸合作平台,积极布局RCEP成员国市场,扩大不锈钢制品、小冈香等优势产品出口,做好“家门口”生意。

织密内联外畅立体交通网络。巩固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地位,争取开通更多省会城市方向始发列车,加快珠肇高铁江门至珠三角枢纽机场段、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力争动工建设珠肇高铁江门至珠海段、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完善“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强化与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连接,建成中开高速新会段、江门大道南(东)线,加快江门大道南(西)线双水段、中江高速和银洲湖高速建设进程。完善区内交通路网,推动国道G240、沙古公路、南镇大桥建设,创建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路。抓好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优化整合码头和岸线资源,进一步发挥银洲湖“黄金水道”优势。

展现新时代侨都精彩魅力。落实“侨都赋能”工程,精心筹备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推动“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小鸟天堂”创建4A景区。大力建设侨史展示场馆,新建7个“同心圆”乡情文化交流基地,筹建冈州会馆总馆、李文达纪念场馆,活化利用名人故居、祠堂等资源,保护好华侨义冢。开发侨韵风情旅游路线,启动“一镇一侨村”创建,打造京梅村成为蔡李佛国际武术文化交流美丽侨村。在枢纽新城、古井烧鹅街改造建设有侨味的“唐人街”。

打造近悦远来的一流营商环境。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深入推进“湾区通”工程,打通投资贸易、资质标准等方面堵点,深化与湾区城市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出台“高质量发展黄金十条”,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推行“证照分离”“一照通行”“一网通办”,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循环畅通。深入开展“数字政府2.0”建设,开设港澳跨境通办政务服务专区,深化“一件事”主题服务,打造全市政务营商环境新标杆。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模拟审批,优化联合验收,推动“交地即动工”“交房即发证”实现常态化。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完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强化数据信息和知识产权保护。

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

打造现代宜居城市。高品质打造珠西枢纽新城,注入美学理念,塑造文雅秀美、舒朗大气的现代都市景观,打造展现江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央活力区。启动“一院两园三纵四横五馆”工作,加快江门农商行总部大楼、珠西商务中心、文华商业广场建设,引进港澳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完成启超大道二期改造、梅江农业生态园二期和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升级工程,启动银海大道续建和中医院新院、枢纽新城小学、邻里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强化双水镇站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引入教育、科研、三产优质项目。高水平建设银湖湾滨海新区,力促古兜水厂动工,推动中兴路、科苑路、银湖湾大道及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澳门健康港、碧海银湖等项目进度,打造成为城市创新发展示范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强化古树名木保护,启动18个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加装电梯50台以上。加快江会片区城市更新,力争市级公共配套和商业设施落地。

发展多彩葵乡文化。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谋划打造“最新会”历史文化步径,开展历史建筑保护行动,保护开发新会学宫片区和大新路—仁寿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探索复办新会劳动大学。活化霞路村等传统村落,传承保护新会葵艺等非遗项目,让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举办葵乡文化艺术周,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省级示范区建设,新建10个图书屋,推动“书香新会”建设。

守护山青水绿环境。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防止整治效果“反弹”。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巩固古典家具“共性工厂”示范点建设成效,持续开展VOCs深度治理。坚持“系统治水、多源共治”,重点整治潭江流域,开展黑臭水体长效管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完善碧道沿线公共配套,打造亲水生态廊道。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快固废综合处理中心、金属污泥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严厉打击固体废物违法倾倒行为。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开展绿美大行动,继续推进矿山复绿、红树林保育。

建设美丽富裕乡村。深化“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响甜水萝卜、桥美果蔗、南美白对虾等农业品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供应,新建高标准农田1.3万亩,开展11个粮食高产示范片(区)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面开展“三化三提升”,完成60个行政村“三线”整治任务,微改造3000套农房,建成崖门乡村振兴示范带、3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建成12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和农村电网。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挖乡村文旅资源,新建民宿5家,打造双水民宿集聚区,推动古井百年书香度假村、隐沙小筑等成为“网红民宿”。

共享美好幸福生活。全年民生预算安排71.5亿元,增长5%。用心用情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建设儿童友好县区,建成新会儿童公园首期、儿童气象主题公园,开展“两棋进校园”活动,持续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及普惠性学位供给。实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落实“新强师工程”,涉中小学校及教师督导评比检查考核事项压减一半。升级改造乡镇薄弱学校,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建立产教联盟,完善“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筹建新会技师学院新校区,建成华立技师学院、华商职院、南方职院。优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力争打造一家省五星级养老机构。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深化与台山对口合作,开展跨区域教育集团合作办学,整合两地侨资源、优质农产品,打造特色共建品牌,推动东西部区域平衡发展。持续做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广西宁明工作。此外,继续做好民族、宗教、外事、统计、人防、海防、打私、档案、地方志、红十字会等工作。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示范区

建设健康新会。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全链条监管,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演练,强化疫苗接种,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支持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创“三甲”,投入使用妇幼保健院新院,推进人民医院传染病防治楼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工作机制,加强乡镇首诊能力建设。深化“三医”联动,全面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促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升10家基层中医馆医疗水平,支持创建名中医工作室,打造南药健康产业基地。推广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卫生城市。

深化社会治理。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应急、智慧水利、智慧城管等十大创新工程。办好12个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示范项目,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坚决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超市+外送服务”,把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完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整合构建科学高效应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守牢风险底线,提升危化品生产和储备条件,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新建50个基层村级森林消防站。严防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全面打造质量强区。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满足居民和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行为,确保金融稳定。加强粮食和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日常能源需求。

六、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精神滋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狠抓政府系统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南大门”。常态化开展政府系统干部夜学培训,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增强群众法治获得感。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自觉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

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扛起首善之责,大力弘扬“古兜精神”“围垦精神”,激发新时代干事创业冲天干劲。持续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切实做到“五个坚决破除”。发扬斗争精神,建立常态化“比学赶超”机制,在全国先进地区找标杆、争上游,勇当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全面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瘴痼疾,切实为基层减负。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持续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监管,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各位代表,踔厉奋发再启程,笃行不怠终始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一马当先、当仁不让,以昂扬斗志、冲天干劲当好江门“首善之区”和高质量发展标杆,努力为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贡献新会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名词注解】

“两个确立”: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省委“1+1+9”工作部署: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是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

市委“1+6+3”工作部署:“1”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党的建设为统领;“6”是“科技引领、工业振兴、园区再造、港澳融合、侨都赋能、人才倍增”六大工程;“3”是区域平衡发展、宜居城乡建设、法治江门建设三项重点工作。

区委“一园三中心”:“一园”即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新会片区,“三中心”即大湾区西翼制造中心、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

“首善之区”:发展最好的地区、模范的地区。

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农村公路。

“1+2+N”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即1所中职学校—新会机电高级职业技术学校;“2”即2所技师学院—新会技师学院、广东省华立技师学院(江门校区);“N”即N所高职院校—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睦洲校区)、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江门校区)、广州商学院(江门校区)等。

“九通一平”:即通市政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5G网络、热力管线,公共交通和场地平整。

“五个一”:即一个街区、一个公园、一所学校、一家医院、一个产业服务中心。

科技“双百工程”:建设百家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促百家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纵四横”:“四纵”即江珠高速、银洲湖高速、新台高速、江门大道;“四横”即沿海高速、中开高速、中江高速、斗恩高速。

“一院两园三纵四横五馆”:“一院”即新会中医院新院,“两园”即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梅江农业生态园,“三纵”即民和路、启超大道二期改造、银海大道续建,“四横”即明德二路、今成路、新会大道快速化改造、银鹭大道东延线,“五馆”即档案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图书馆新馆、冈州会馆总馆、科普馆。

“三化三提升”:“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三提升”即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乡村治理三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