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0-09-27
自新会区存量政府债务进入偿还高峰期以来,全区偿还债务压力进一步增大,政府债权债务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为有效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新会财政作为地方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部门,不断致力于探索债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借、用、管、还”为四大抓手做好债务规模控制、债券发行、预算管理、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控等工作,统筹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
一、“借”好举债融资政策促发展。新会区始终坚持防风险与促发展并举,高度重视用好用足新增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政策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发债项目储备工作,发挥政府举债融资的积极作用。截至今年9月,共取得其他自平衡专项债券11.4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59亿元,再融资债券12.56亿元,极大缓解了区级财政支出压力和还款压力,助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用”好政府举债权限和资金。新会区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解决各类资金筹措问题,以优先保障重点项目资金所需,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对照“急需、成熟、聚焦、集中”的要求,全面梳理项目有关情况,提前做好发债项目谋划,重点聚焦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在抗疫特别国债资金的使用方面,今年获得中央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59亿元,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将该笔资金集中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用于广佛江快速通道新会会城至崖门段工程0.79亿元、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二、三区)基础配套设施工程0.80亿元、银洲湖高速公路项目资金本金补助1亿元,最大限度发挥抗疫特别国债的撬动和牵引作用。在新增债券资金的使用方面,坚持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争取新增债券资金11.4亿元,具体用于深圳至茂名铁路江门至茂名段(江门站主体站房工程)2.9亿元、珠西新材料集聚区(二、三区)基础配套设施工程2亿元、滨海新区启动区市政基础设施(一期)项目1.5亿元、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工程建设项目1.5亿元、新会装备产业园大泽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工程(一期)项目2亿元、新会区英洲海水道(城区段)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1亿元、2019年新会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程0.5亿元,为全区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在再融资债券资金的使用方面,取得再融资债券12.56亿元,专项用于偿还5-12月到期一般债券本金,极大地缓解全区偿债压力。
三、“管”好政府存量债务和规模。新会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债务管理,对本地区债务实行规模控制,多措并举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一是建立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成立新会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出台《新会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预案》,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等方式多渠道偿还债务;二是严格监控债务资金使用情况。通过“融资平台债务和政府中长期支出事项监测平台”对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部门的债务情况进行全口径债务监管;三是把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将一般债务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将专项债务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四是稳步完善债务报告和公开制度。建立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采取年度报告、专题报告和日常通报相结合形式,主动接受人大监督。
四、“还”好政府债务本金和利息。近年,新会区进入偿债高峰期,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依法依规履行债务清偿责任,确保不出现债务风险。一是及时研究政策,积极申请再融资债券偿还到期一般债券本金,缓解区级财政还款压力;二是通过压减财政一般性支出,加强税收组织管理,抓好非税收入,加大加强财政资金的清理,盘活公有资产等方式筹措资金偿还政府债务;三是服务好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税收财力和土地出让收入财力每年稳定增长,保障政府债务本息按时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