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新会分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公示(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1-12-20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11220-20211224),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江门市新会区会城东门路11号江门市生态环境局新会分局,邮编529100 联系电话:0750-6109020,0750-6109096。 |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
项目名称: | 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 |
建设单位: | 江门市新会区公路发展有限公司 |
建设地点: | 江门市新会区 |
环评机构: |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项目概况: | 包括国道G240 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主线、司前支线两部分。主线:起于江门大道的东甲互通,起点桩号K460+518,沿新会大道至冈州大道,经新开公路在梅芳里村庄西侧偏移旧路,经梅林里村北侧进入大泽镇,路线往西前后经大泽碧桂园北侧,大泽第一水库北侧,大泽第二水库南侧,大泽镇石场南侧,至张村后折转往南跨越新开公路,经沿江村、仁胜里、乐龙,在石咀渡下游870m 跨潭江,至罗坑工业园后,结合工业园道路网规划,路线折转往西,止于新会长坑水库西侧的新会与台山分界线,终点桩号K497+577.838。主线里程长37.040km,其中新建段长30.465km,扩建段长6.575km。司前支线:起点位于张村接主线(对应主线桩号LK478+870.005),往西经龙门里以北、沙冲以西,于白庙村接司前镇已建的中心大道(辉捷塑胶公司),终点桩号LK484+877。司前支线全线为新建,路线全长6.017km。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一、施工期: 1、施工期排放的废气主要为施工作业和物料运输产生的扬尘、各种燃油动力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以及沥青拌和、摊铺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通过设置围挡、遮盖等措施,以减少扬尘;需使用混凝土的,使用预拌混凝土或者进行密闭搅拌并采取相应的扬尘防治措施,严禁现场露天搅拌;沥青拌和站应合理选址,并设置除尘设备、沥青烟净化与排放设施和采取全封闭作业。 2、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水域施工废水、施工船舶和机械设备的含油污水、陆域施工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施工生活污水经移动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就近排入附近非敏感水体。施工场地内设置截水沟、隔油池、平流沉淀池、清水池和泥浆沉淀池,经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场地内的洒水防尘和车辆机械冲洗;砂石料堆场的冲洗废水经平流沉淀池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回用于施工现场、材料堆场、施工便道的洒水防尘和车辆机械的冲洗;车辆机械冲洗废水经隔油池、沉淀池处理后贮存在清水池中,用于车辆机械的冲洗;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采取沉淀隔油池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均不外排。 3、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来源于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采取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合理制定施工计划,加强施工环境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设置临时降噪声屏障等措施来保护敏感目标。并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并尽量在昼间进行运输。 4、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营地设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点,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桥梁桩基钻渣与弃方运送至政府指定的余泥渣土消纳场统一处理。 5、施工期应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强化生态保护意识,优化施工方案,采取洒水、覆膜、围挡和移植等措施,以减少对圭峰山风景名胜区的影响。 二、营运期: 1、营运期排放的废气主要为机动车运行产生的尾气、养护中心油烟废气。通过强化管理,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养护中心油烟废气经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由专用烟道排放。 2、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养护中心等附属设施运行时产生的员工生活污水、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生活污水采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优先回用于公路绿化,剩余部分排入附近农灌沟渠用于农田灌溉。本工程路面排水系统主要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及沿线自然沟渠等组成,路面径流通过排水系统汇集后,流入无饮用渔业功能的农灌沟渠等。同时应加强道路排水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定期疏通清淤,按时按质检修,确保排水畅通。 3、营运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交通。①对于居民区分布较密集的路段,采取铺设SMA低噪声路面。②在敏感点优先考虑声屏障的降噪措施;以及考虑安装隔声窗的降噪措施,确保室内声环境质量达标。③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道路养护工作,避免因路况不佳引起交通噪声。 4、营运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养护中心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员工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统一交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处置。 三、环境风险: 1、施工期间风险事故主要是泥浆泄漏及油品泄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本工程施工单位应制定制订切实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施工期突发性事故应急预案,施工队伍必须有紧急事故处理组织和准备,一旦发现事故预兆或事故,应当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控制事故危害范围和程度。 2、运营期间,公路运营单位应加强跨河大桥排水系统、沉淀池和事故应急池的日常管理维护,确保管道畅通;制定切实可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发生事故风险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 |
公众参与: | 建设单位及环评单位在网络公示以及登报公告期间,未收到公众对该项目的反馈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