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会区少年科学院揭牌仪式在新会陈经纶中学顺利举行,这是新会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水平的又一有力之举。新会区少年科学院的成立和发展,对全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活动特别邀请了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凤昌,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首任大队长申行运,梁启超先生孙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梁红,中国高技术产业化研究会科普教育展览中心副主任杨利伟,全国航天科普首席传播专家、《太空探索》杂志社原社长和主编田如森等教育界、科学界的学术大咖亲临现场指导。江门市教育局局长梁凤琼、新会区副区长黄艳芬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党的二十大确立了科教强国战略,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面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和有利机遇,新会区明确,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青少年是人类的春天。” 创新人才的培育,离不开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新会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界院士、专家的关心指导下,顺利成立新会区少年科学院,特聘清华大学原副校长张凤昌为名誉院长,聘请申行运、梁红、杨利伟、田如森等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指导专家。现场还认定了25个学校基地,10个校外实践基地,并聘请160多位少年科学研究员。以此为新起点,新会区在构建人才甄选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壮大科教力量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良好成效。
接下来,新会区将以区少年科学院建设为重要抓手,搭建好少年追梦舞台,呵护少年科学梦,播未来科技之种,育未来科技之花。将全面优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生态,重点培植人才发展土壤,拓宽青少年素养提升路径,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具体将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形成多样化的科研项目,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提供多渠道的实践机会和优质的科普服务;打通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绿色通道”,着力于大中小贯通式一体化培养,发掘和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同时,以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主线,发挥基地学校的资源优势,开发“有序衔接、螺旋递进”的校本课程,以点带面辐射全区,构筑人才培养共同体,打造新会教育新名片。
揭幕仪式后,一众专家学者还为新会区的青少年朋友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坛,新会区少年科学院“科学第一课”开讲。专家学者们聚焦航天航空、绿色低碳、气候变化等热门主题,引领青少年遨游科学知识的海洋,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科教强国、人才强国”的种子。“这样的机会很宝贵,听了专家们的讲解后,我对科学知识更有兴趣了。我要努力学习,勇于探索,希望可以通过不懈奋斗,为强国之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新会陈经纶中学高一学子刘晓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