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5-05-23
“每所学校的展位就像魔法盒子,藏着奇妙的劳动创意。废品能变宝贝,普通材料能变成艺术品,用双手创造更多美好!”圭峰小学学生叶映仪参观新会区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成果汇展后惊喜说道。近日,新会区第一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成果汇展在新会陈经纶中学精彩上演。本次活动以“劳动赋能成长,实践点亮未来”为主题,通过“课程展示+互动体验+成果分享”创新模式,生动呈现了全区各校劳动教育与本土文化、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活动现场,16个特色展位各具风采,既有珐琅画、版画、果酱画等充满创意的艺术创作类课程,又有蚬壳画、新会葵艺、手搓香等极具本土特色的传统技艺课程,还有甜水萝卜种植、新会柑种植等地方农业的实践项目。
面对众多参观者,学生们化身“劳动小讲师”,热情讲解制作工艺,现场演示劳动过程,在互动中传递劳动乐趣。
作为省级劳动特色学校,新会陈经纶中学化学社的“劳动+化学”展区格外吸睛。学生们熟练地演示着润手霜制作、水果电池组装等实验。“我们的课程设计把学科知识与劳动实践创新结合,采用‘课堂渗透+第二课堂’双轨并行模式。例如当我们讲到化学课本的《自然界的水》章节时,会安排学生利用第二课堂自制‘净水器’,学生需从净水的化学原理出发,经历材料准备、制作、调试、评价、反思等劳动环节,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化学知识,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的热情。”新会陈经纶中学老师吴煜森介绍,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已形成了可推广的“五育融合”典型案例,被列为劳动特色示范课程。
在大泽吕金铨学校展示摊位上,各式葵艺作品陈列有序,葵叶鱼灯摇曳生姿,学生们现场用特制“铁笔”在葵叶上烙画,尽显葵艺魅力。据了解,该校以“劳动点亮非遗,非遗照亮未来”为宗旨,自2022年起聘请专业团队,于晚托时间开设葵艺课程,将葵艺与劳动教育结合成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葵艺魅力。目前,学校葵艺社团学生100%掌握了3种以上葵艺做法。学校还利用回收的1400多片废葵叶,制作出葵花花束、葵叶书签等各种精美的葵艺手工艺品,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劳动教育课堂。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集赞评选,颁发最佳展位、创意作品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新会区以“五育并举”为指引,出台《劳动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构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实践落地—特色培育”全链条体系。通过整合教育、农业、文旅等资源,打造特色劳动教育生态,夯实立德树人根基。目前,新会区劳动教育已成功创建40多所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其中省级3所、市级16所、区级22所。在成果孵化方面,全区35所学校斩获省市区级劳动教育相关奖项,6名教师获国家级、省级荣誉,70余名教师获市级奖项,50余名教师获区级表彰,10余名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劳动技能竞赛中崭露头角,形成“师生共成长、校际齐共进”的良好局面。
此次中小学劳动教育创新成果汇展,既是对区域劳动教育成果的“全景式检阅”,更标志着新会区迈向“以劳促教、实践育人”的新阶段。未来,新会区将以劳动教育为引擎,深化“五育融合”,实现从“特色培育”到“全域赋能”的升级,让学生在劳动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培育新时代有为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