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靠前统筹强化工作合力
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成立“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普法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制定年度普法工作计划、责任清单等,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党建法治同频共振,打造法治便民圈
一是按需出发,构建实效性法律服务平台。创新探索“党建+法治”模式,布局“站-室-点”实体公共法律服务阵地。结合本地红色党建教育基地,镇、村二级共设立法治便民服务站点17个,串珠成链打造“15分钟法治便民圈”。
二是服务到家,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大力开展“1+N”行动,选任优秀党员担任“法律明白人”,以党员先锋模范开展“点单式”预约外送法律服务,为群众精准“外送”专属贴心服务。近三年,累计服务群众共6500余人次,处理调解纠纷298宗,涉及金额达109.56万元。我镇驻村律师黄万科获江门市“2021-2022年度‘十佳’驻村(社区)法律顾问”称号;新建村梁锡年获2023年度“新会区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
三是寓教于乐,打造“家门口”普法阵地。统筹各方资源,在新建村、兴篁村、凤山湖园区建设法治文化公园,并将“榕树下的法治讲堂”打造为“接地气”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阵地。近年来,“榕树下的法治讲堂”共开展49期,被区级新闻媒体报道2次,法治宣传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三、执法普法深度融合,护航“百千万工程”
一是严格落实“三项制度”。按规定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录入执法数据,自觉接受社会和有关部门的监督。三年来,我镇立案案件共计89件,行政检查案件共计1157件。
二是提升执法质效。运用“1+1”(执法办+职能部门)联动办案模式,开展前锋社区乱搭乱建清拆、凤山湖园区占道经营整治、国道G240环境整治等专项联合执法36次,累计整治违建2.6万平方米,为我镇“百千万工程”顺利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三是推行人性化执法。将普法渗透到执法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柔性执法方式,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截至目前,设置临时摆卖区2处,劝离占道经营者累计约4500人次,落实“门前三包”累计约526人次,清理门前乱堆乱放累计约252处。
四、分层分类精准普法,科学施策扩大覆盖人群
一是分层分类,科学施策。三年来,分类开展线下主题法治活动230场次,印发法治宣传资料和书籍2万余份。五金不锈钢产业链党委与律师事务所共建结对,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
二是定制内容,互动参与。围绕“弘扬宪法精神”“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法护未来 守望成长”等主题,定制模拟法庭、法治citywalk、旁听庭审、网络直播、知识竞赛等个性化普法活动,增强宣传教育多样性趣味性。
三是抓住节点,普法强基。借助一年一度“龙舟文化节”的节日契机,开展“非遗+法治”融合系列普法活动,将法治元素融入非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来源:新会发布、司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