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建设“一条街”,在新会区有关部门和会城街道党工委等共同支持下,北门社区党委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在社区最繁华、人流量最多的路段建设“党员群众服务一条街”,打造“党、工、青、妇、群团组织、社区”六站点,形成了由区、街道、社区“三级共管”,以党群服务中心、义工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利民康园中心等“五中心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此外,精心打造“维达老地方”长者饭堂、独居长者“平安通”服务、亲子家庭“夜课堂”、“新会北门老年大学”、暑假全托班等特色项目,服务对象基本实现了从小孩到老人,从一般群体到弱势群体的全覆盖,服务内容也实现了从物质帮扶到人文关怀的全覆盖,着力建设“群众参与度高、满意度高、幸福指数高”的“三高”社区。
“2”是编织“两张网”。一是突出网格联管。把社区划分为17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置“5个1”,即1名网格长、1名网格员、1名协管员、1名楼栋长或志愿者、1名民警,为片区内的居民提供服务,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二是突出网络联办。北门社区党委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法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线上,通过粤平安App、业主微信群收集民意;线下,定期举办“居民议事日”活动,引导社区居民讨论社区事务。据统计,目前,北门社区已有156名党员、68名群众和193名志愿者加入社区网格管理平台,共同为社区管理出谋划策,实现社区“多元共治”和社区管理“协同善治”。
“3”是指“三强化”。即强化组织自身建设、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强化特殊党员关爱,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引领社区高质量发展。“N”是指社区内多个党组织。“近年来,我们整合北门派出所党支部、彩虹社工服务中心党支部、新会区人民医院党委等‘N’个党组织的优势,形成社区党建工作联做、社区资源联享、服务问题联解的‘三联’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落实民生服务工作,将基层党建服务延伸到社会的‘神经末梢’。只有真正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北门社区党委书记谭国仔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门社区已与8家社会组织、20多家爱心商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吸引了487名“双报到、双服务”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累计完成了10余项重点民生事项。“我明显感受到社区越来越有活力了,环境变好了,贴心服务更多了,还经常有惊喜,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了。”社区居民霞姨笑着说。
来源:江门日报、新会区委社会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