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安》杂志、广东政法、江门政法 发布日期:2025-06-18
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
2025年第5期刊登了
江门市工作经验
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作
江门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部署要求,持续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以县级为重点,全面推进县、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遏制“民转刑”案件发生,全市政治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坚持党建引领、抓系统谋划。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刻认识综治中心是推进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切实扛起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的重大政治责任。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抓亲督,扎实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谋划全局,市委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督办,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率队到基层实地调研,强调要严格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加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具体抓,多次组织召开市委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委务会、专题工作会议等,多次下沉基层一线调研,实地掌握一手资料,精准把脉,进一步明确目标,实行挂图作战。高效落实,压实责任,市委政法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把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平安建设重要内容,先后出台镇(街)、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压紧压实属地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政法专职机关“三个主体责任”,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常态化开展跟踪问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有效传导压力,推动综治中心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力量、有机制、有效果”。
强化资源整合,抓中心融合。在全面建成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73个镇(街)综治中心基础上,加快推进县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让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只进一个门。建强实战阵地,发挥县(市、区)综治中心与“信访超市”一体化运作优势,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等平台功能融入,因地制宜创设巡回法庭、治安防范中心、涉侨纠纷调处室、土地(海洋)纠纷调处室、律师服务室等功能区,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化服务。恩平市综治中心创新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区,群众在工作时间外到综治中心,可通过人工服务铃一键接通值班指挥长表达个人诉求,实现“全天候服务”。整合各方力量,落实“7+N”(政法委、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信访、人社)等部门常驻,推动住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行业部门骨干进驻,主动共享数据信息,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应对风险隐患。发挥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律师、心理咨询服务等社会各方面力量作用,培育蓬江区“平安友约”、恩平市“平安夜访”等工作品牌,合力解决群众诉求,调处化解矛盾纠纷,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明确履职责任,制定部门进驻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入驻部门和人员工作清单,做到定岗定员定责。恩平市综治中心成立“平安先锋”党支部,对进驻人员实行集中考核评价,按照30%比例进行年度评先评优,将部门落实安全稳定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的重要指标,推动中心交办案件交得出、接得住、解得了。
注重规范流程,抓闭环管理。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运行机制。发挥“粤平安”平台支撑作用,从受理到办结全流程掌握督促,构建“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切实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优化工作流程,统一设置无差别登记受理岗、政法服务岗(涉法涉诉岗)、行业部门岗,建立“登记受理—先行调解—风险研判—分类流转—跟踪督办—案结事了”六步走工作流程图,实行分级分类处理。属于信访事项的,由信访常驻人员登记并跟进;属于涉法涉诉事项的,由政法部门常驻人员现场调处;属于其他类别事项的,一律“吹哨”对口部门接访调处;无法现场调处的,做好登记并及时研判跟踪,做到来访必接、接访必办。深化信息化应用,用好“粤平安”云平台、综治视联网等信息化系统,充分发挥数据汇集、形势研判、风险预警等功能。建立“粤平安”平台与公安社区警务平台、12345平台对接机制,落实“应录尽录”“日清日结”,实现矛盾纠纷线上闭环管理,推动群众诉求快速受理解决、事件高效流转处置。强化督办问效,依托“粤平安”平台建立矛盾纠纷事项台账,对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实行全程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建立重点案件督办机制,对履职不到位的依法依规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恩平市综治中心用好综治政策工具,会同纪委监委、组织部门,对履职不到位的进行责任督导和追究,督促有关单位加强源头预防。
加强机制建设,抓未病先防。突出实战实效,聚焦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职能定位,建立完善研判排查、先行调解、综合治理等各类机制建设,确保将一般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化解在基层源头,将重大矛盾纠纷和社会治安风险化解在县域。做实研判排查,在全市推行每日一梳理、每周一会商、每月一研判、每季一小结“四个一”工作机制,每日、每周、每月、每季分别由综治中心常驻副主任、常务副主任等牵头召集涉矛盾纠纷部门开展分析研判,进行交办、督办,实现风险隐患全周期闭环管理。蓬江区综治中心创新矛盾纠纷“弱信号”管理模式,2024年以来统筹开展“周研判”“月分析”会议284次,有效解决难点堵点388项。新会区综治中心创建研判委员会,组织行业部门、信访督查员、律师、专职人民调解员等专门力量,对重大、复杂、疑难个案开展专题研讨。恩平市综治中心建立风险直报机制,重大复杂案件由市领导亲自挂帅督办,风险等级高、处置难度大的事项由市综治中心提级管理,今年以来共提级办理61件。做好先行调解,坚持把调解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始终,打造“禾美五邑和谐江门”调解品牌体系,“恒叔调解室”“秋哥调解室”等21个品牌调解室与综治中心深度融合,让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建立多元解纷人才库,统筹整合十大重点领域专业调处人员,推动法院诉讼调解力量融入综治中心,探索开展市场化调解。如开平市综治中心建立“纠纷调处一司法确认一审判裁决”的全链条闭环办理机制,以“委派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妥善高效调处多起薪资纠纷;恩平市综治中心推动专业律师团队以“常驻+约访服务”的形式驻点办公,优化“法律会诊”,全程跟进中心登记受理的涉法涉诉类案件。做优综合治理,组建村(社区)“网格员+公安民辅警+相关专业人员”三人小组,创新“信息联通、问题联治、困难联帮、资源联用”四联工作法,聚焦涉婚恋家庭、涉邻里、涉法涉诉等矛盾纠纷,全面起底风险点、风险源、风险面,强化风险预测预警。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安巡逻,推动民兵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平安建设。加强重点场所安全防护,建立最小应急单元,持续完善“1、3、5分钟”快速反应圈,筑起社会面防控的铜墙铁壁。
来源:《长安》杂志、广东政法、江门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