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会检察 发布日期:2025-09-02
“全靠检察机关的帮忙,我们的问题得到解决,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不善言辞的钟伯,将一面锦旗送到新会区检察院的检察官手中,真挚地表达着自己的谢意。
一场诈骗
困难家庭遇“晴天霹雳”
钟伯的妻子黄某患病,无法正常工作。儿子虽成年但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工作、收入极不稳定。钟伯一人年纪渐老,靠务农、打散工,起早摸黑也仅够维持家庭开支。家庭脆弱得经不起半点风浪。
2024年4月,钟伯认识了吴某,吴某谎称可以为钟伯儿子办理赴澳门工作的手续,以“介绍费”“劳工证办理费”“征信处理费”等名义不断索要钱财。
急于为儿子谋出路的钟伯信以为真,向吴某微信支付及转账共计9.5万余元 —— 这笔钱不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让他欠下 3.5 万元外债。吴某将骗取的钱款尽数挥霍,即使后续被判处有期徒刑,也根本没有退赔能力。
这场诈骗,让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雪上加霜,几乎成了压垮钟伯的“最后一根稻草”。
内外衔接
司法救助“快速响应”
2025年2月,吴某诈骗案移送新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刑事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发现,钟伯因案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第一时间将司法救助线索移送该院第六检察部。
此前,新会区检察院加强与新会区综治中心的工作对接,在综治中心的检察服务工作室中上墙工作规范,明确检察服务范围,加大检察宣传,让司法救助职能清晰可及。也正因如此,钟伯所在镇的综治网格员了解到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职能,指引钟伯到综治中心检察服务窗口反映情况。
经线索对碰研判,新会区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及时受理钟伯司法救助申请。办案检察官先后走访其居住地村委会、派出所,专程到钟伯家中现场核实经济状况,高效推进救助案件办理。
为最大化缓解钟伯的困境,新会区检察院联合江门市检察院决定上下两级救助,及时发放救助金,为钟伯纾解了“燃眉之急”。
多方救助
合力解难题防返贫
司法救助金缓解了眼前困难,但检察官并未就此止步 —— 了解到钟伯家庭本已申请低保,所在镇已审批同意。但在对钟伯妻子黄某的身份审查时发现,黄某另有一个户口,且原户口比现户口登记更早,个人资料又有不同,根据规定只能取消现有户口,故本地低保政策不能审批,当时钟伯一筹莫展。
“检察官,1998年我和妻子结婚后就把户口迁到本地。这么多年来的工作、生活都在本地,我妻子又说不清外地户口的情况,现在本地户口被取消,她在我们村里的有关农村福利待遇也会被取消,我们以后生活就更困难了。”钟伯的焦急,检察官看在眼里。
为实现长期帮扶,防止申请人返贫,检察官协调当地派出所,了解黄某“重户”的情况,带钟伯到户政窗口详细了解重新入户的相关手续。考虑到黄某无法到现场拍照,该院专门协调户政部门提供“上门服务”,帮黄某顺利办好了新身份证。
可新问题又接踵而至:黄某的新身份证号码与结婚登记时的不同,必须要补领新的结婚证才能迁户口。但黄某因病不愿出门到民政部门现场办理。没有新的结婚证,黄某就不能迁移户口回本地。
事情似乎走进死胡同。但检察官没有放弃,多次与民政部门沟通,共同研究有关法规政策,最终明确黄某是补领结婚证而非新登记结婚,可以委托办理。于是详细指引钟伯准备相关材料,并发函至民政部门依法协助办理。
经过多方努力,钟伯终于顺利将妻子的户口迁回本地。后续钟伯就可以正常申请低保。
为了感谢检察院的帮忙,朴实的钟伯让朋友帮忙在网上定制了锦旗,亲自送到新会区检察院。
延伸监督
检察履职不停步
司法救助案件虽然办结,但检察履职没有停歇。办案过程中,检察官敏锐的发现,原案件被告人吴某有犯罪前科、吸毒史,且在缓刑考察期间有违法违纪行为,可能存在刑罚执行监督线索,就将线索移送该院第三检察部。
第三检察部接到线索后,迅速核查吴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针对吴某在社区矫正期间违反监管规定和教育矫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向新会区社区矫正管理局发出检察官告知函,建议其完善与公安机关关于社区矫正对象的动态信息互通协作机制,确保有效管控社区矫正对象,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采取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矫正方案,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从司法救助到长效帮扶,从线索流转到延伸监督,新会区检察院坚持将司法救助工作作为检察机关“解民困、纾民忧、暖民心”的重要举措,用心用情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司法救助案件,积极将检察服务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当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新会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