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新会区村庄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新府办〔200747



各镇政府,会城街道办,今古洲、圭峰区管委会,围垦指挥部,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工业、基业资产经营公司:

    《新会区村庄整治工作方案》业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区建设局反映。



二○○七年五月十日    





新会区村庄整治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新会区委、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全面推进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广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的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建设和谐新会。

二、村庄整治工作的原则

(一)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依靠村民自治组织,发挥农民积极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村容村貌整治,实施“三清、五改、六化”整治活动,政府主要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技术、资金和物质上予以支持,形成区指导、镇负责、村组织、群众积极参与的联动机制。同时,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村庄整治工作。

(二)规划配套、分步实施。要遵循“规划编制与村庄整治同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按照《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的要求编制简明适用的村庄整治规划,镇区邻近的村庄整治规划应与镇区的总体规划相衔接,规划应一步到位,建设要分步实施,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村庄整治工作。

(三)统筹建设,协调推进。第一,加强规划统筹。强化规划对农村房屋以及道路、供水、供电、垃圾污水处理,沼气工程等设施建设的统筹。第二,加强项目统筹。要统筹村庄整治中所涉及的各有关部门的项目建设,整合资源,齐抓共管,协调共进。

(四)因地制宜,务求实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强迫命令、一刀切,要切实做到“五不”:不乱推山、不擅自砍树,不轻易填池塘河流、不盲目改直道路、不破坏优秀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

三、村庄整治目标

开展村庄整治工作,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配套建设农村交通、文体、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为重点,以治理农村“脏乱差”为关键环节,逐步改善农村生产和人居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各阶段目标:2007年对全区村庄整治工作作出部署,开展试点工作。到2010年全区完成50%的村庄规划编制,40%的村庄整治。到2015年全区完成90%的村庄规划编制,80%的村庄整治,到2020年,全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

四、村庄整治的工作任务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新会区委、新会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以开展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和农村“三清、五改、六化”整治工作为重点,以50户以上自然村特别是中心村的村庄为整治对象,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一)科学编制规划,健全规划管理。按照“节约土地,延续特色,新建、整治和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或整治规划,合理安排居住建筑、生产建筑、配套设施和道路、绿化等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规划要突出侨乡特色,重点配套建设好基础设施如道路、公共村场、文体活动、给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禽兽集中圈养等。保护好村内的古树名木、名人故居、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古村落,注意挖掘和传承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民俗民风。建立和健全规划管理体制,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严格按照村庄整治规划实施建设和改造。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开展村庄整治。要结合当地实际,尊重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可采取新社区建设、空心村整治、城中村改造、历史文化村保护性整治等有效形式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坚持以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中心村整治为重点,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农村风貌。

(三)开展“三清、五改、六化”整治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

1、积极开展“三清”专项整治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三清”(清垃圾、清河塘、清路障)专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逐步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体系。每个镇都要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解决农村重点污染源的整治问题;其中中心镇要在两年内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

——清垃圾。组织发动村民清扫,清除村庄内外和房前屋后杂草垃圾、卫生死角。加快建设及完善环卫公共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清扫、收集和环境卫生保洁制度,坚持村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有专人清扫保洁,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逐步形成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

——清河塘。整治村庄内污水塘、臭水坑和受污染的河道,以及清理排水渠(沟)的污泥。改造排水系统,排水渠(沟)实现硬底化和无积水,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推广建设“三级处理池+生物池”简易污水处理设施,初步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净化体系,生活污水经简易处理净化后排放。

——清路障。对占用公共道路、场所和土地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有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废旧房屋等予以拆除,清理农村房前屋后余泥瓦渣,引导农民把农具、柴草等杂物和物件等有序堆放在房屋庭院内或村集体指定地点。

2、推进农村“五改”工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路。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村庄主要道路硬底化,到2008年全面达到镇通村委会公路硬底化,到2010年,1000人以上的自然村达到硬底化,实现村村通公路;到2015年,争取安全、有一定的客流量等基本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和1000人以上的自然村实现通客车。结合道路改造同步建设和完善排水系统及道路绿化,为主要村道安装路灯,逐步实观雨污分流,雨水排放明渠化,生活污水排放暗管化。

——改水。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形式,加快农村自来水设施的建设,优先解决农村饮用水困难和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启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强饮用水管理,确保供水质量。

——改房。加快对农村危房、泥砖房和茅草房的改造,到2007年基本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新房、新村建设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并加强管理,无违章用地、乱占乱建现象。

——改厕。结合改房,推进家庭卫生厕所的建设。合理布局农村公厕,每个村应当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合理配备一个以上有三格无害化化粪池处理的水冲式厕所,落实公厕的保洁。鼓励农民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旧式家庭厕所改造为有化粪池处理的水冲式厕所。

——改灶。结合规模禽兽养殖建设集中式沼气池,把改灶与沼气开发利用相结合,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有条件的村庄鼓励使用液化石油气式天然气。沼气工程的选址和建设要符合村庄规划。

3、积极营造“六化”环境。

——绿化。见缝插绿,整治闲置地建设小公园或村内公共绿地,并注意保护好村庄内外及周边的生态林、山坡和水体,营造良好的农村绿化生态环境。

——美化。村容村貌整治整洁优美,农村住宅安全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

——净化。饮用水质达到标准,厕所卫生符合要求,排水沟渠和新旧水塘明暗有序,垃圾收集和转运场所无害化处理。

——亮化。搞好村庄路灯建设,营造亮丽的环境氛围。

——文化。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创建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文明创造活动。

——畅化。交通道路和通讯畅通,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班车、村村通电讯。

五、村庄整治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农村整治工作面广量大,任务繁重,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制。各镇政府、会城街道办、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当地的村庄整治工作;新会区建设局负责指导全区村庄整治工作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江门市规划局新会分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新会区水利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改水工作;新会区交通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改路工作;新会区卫生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改厕工作;新会区农业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改灶和改造住房工作;新会区环保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新会区电信局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区农村加强电讯工作;新会区财政局负责督促各镇(街、区)建立农村整治经费的统筹机制,将补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并加强资金监管。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任务目标和责任分工,建立相应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全力配合开展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我区村庄整治任务。

(二)搞好试点,分步实施。各镇(街、区)都要抓好村庄规划编制、生活垃圾处理及村庄整治的试点工作,实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试点的选择要着重考虑:第一,村干部有积极性,有号召力;第二,村民有改善村容村貌的迫切要求;第三,村集体有一定经济基础,较容易在近期取得明显成效,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第四,中心镇选择条件较好的村庄开展试点工作。各地要及时认真总结试点村经验,召开各种现场会,组织乡镇办事处和行政村负责人、技术人员、群众代表到试点村现场参观学习,介绍经验,推广典型,全面推动村庄整治工作的进程。

(三)多途径筹集资金。各镇(街、区)政府要把村庄整治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并在财政上给予一定支持。同时,各地要多渠道、多元化筹集村庄整治资金,实行“几个一点”的做法,即:以村出资为主,政府财政补助一点,政府各部门对口帮扶一点,企事业单位赞助一点,本村外出从政经商者资助一点,其他途径解决一点。凡能市场化运作的公共设施,均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村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一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的队伍建设,确保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到位。二是主动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村庄规划和整治。三是要建立健全乡镇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协助村庄制定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管理制度和乡规民约。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调动村民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

六、村庄整治主要步骤

(一)组织编制规划。各镇(街)应安排资金,依照《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和“五改”的有关要求,落实专业编制单位,帮助各村编制规划(规划成果应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简明实用,突出重点。同时要编制仅含主要道路、沟渠、住宅区域、猪(牛)栏区域、产业发展区域、公共休闲娱乐场所、垃圾中转站(池)等基本要素的“卡通规划图”)。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广泛宣传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征求群众的意见,修改完善后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确立。

(二)确定建设项目。根据规划的具体安排,各村明确划定需要拆除的旧厕、旧猪牛栏、简易棚和其他乱搭乱建的建筑物范围,确定道路、水沟硬化,改建户厕和新建公厕,建设或改造村庄供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具体建设项目内容,并制定实施计划方案。

(三)编制投资预算。根据项目建设工程数量,编制完成项目建设总体投资预算和分户投入预算,将有关投资预算内容予以公布解释,征求群众意见,并以集体签名的形式取得群众认可。

七、工作安排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筹备阶段(20077月底前)。

1、成立组织机构。指导各镇、村成立村庄整治工作组。工作组要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调研,摸清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状况,摸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摸清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摸清当地农民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2、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宣传车、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标准要求、方针政策,增强群众做好村庄整治工作的信心和自觉性,努力营造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3、抓好试点村工作。开展村庄整治工作,重点在基层。各镇(街、区)政府是村庄整治组织工作的主导力量,要制订村庄整治的具体实施方案,统筹组织村庄规划编制、村庄整治的具体工作。各镇(街、区)要选择3~4个经济基础较好、村干部积极性高的村委会(或自然村),作为开展农村村庄整治工作的试点,给予资金扶持,加强技术指导,抓出成效。各镇(街、区)政府要将本地村庄整治工作的具体方案于731日前报新会区建设局。

(二)第二阶段:攻坚阶段(2007年—2010年)。

在取得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用4年时间全区完成50%的村庄规划编制,40%的村庄整治工作。

(三)第三阶段:全面铺开阶段(2011年—2015年)。

5年时间全区完成90%的村庄规划编制,80%的村庄整治工作。

(四)第四阶段:完成提高阶段(2016年一2020年)。

5年时间全区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和村庄整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