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府办〔2009〕70号
各镇政府,会城街道办,经济开发区、圭峰区、银湖湾管委会,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基业资产经营公司:
为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江门市关于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经贸稳定发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帮扶企业渡过目前困难时期,促进全区外经贸稳定发展,实现全年外经贸各项目标任务,经区政府同意,结合我区实际,现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搭建服务平台,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一)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及时宣传国家及各级出台的扶持外经贸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区外经贸局要继续每月定期召开外经贸信息发布会,各部门也要通过网站发布、政策培训等多种方式,将国家和各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外经贸发展的最新政策措施及时通报给企业,引导企业坚定信心,利用有利政策扩大出口。外经等部门单位要重点引导企业用好国际贸易协定和优惠政策。加大普惠制、自由贸易区和原产地政策等的宣传力度,开展申办产地证专项培训,指导出口企业用足用好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和区域性原产地证,开拓欧盟、东盟等零关税商品市场。免费开通国际标准与技术法规信息查询服务,及时为企业提供国外技术壁垒信息咨询。收集南美、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产品标准与技术法规信息,支持和指导企业开发生产符合进口国要求的适销产品,抢占新兴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渠道。
(二)搭建资金服务平台。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两新”产品等专项扶持资金,发挥扶持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积极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外贸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外汇贷款投放力度,拓展外贸企业贸易融资、信用担保渠道。外经贸、财政等部门要加强配合,确保上级扶持资金及时、准确下拨到有关企业。
(三)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及时收集和发布重要会展信息,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博)览会和境内重点区域性国际展(博)览会,着力推动行业协会组织企业组团参加展销活动,打响新会工业区域品牌,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条件和商机。组织外经贸企业参加各种内外贸企业对接洽谈会、广货北上、新会工业产品展销等活动。发挥我区外经贸企业内销品牌和国内连锁销售网络优势,积极做好企业间牵线搭桥工作,为外经贸企业互相捆绑扩大内销搭建平台。
二、加大帮扶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一)落实扶持措施。各级、各部门单位要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我区出台的《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进一步减轻工业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新府〔2009〕10号),与企业共克时艰。
(二)密切政企联系。建立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各镇(街、区)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下访企业,深入开展“访千企、送点子”活动,及时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稳定生产经营。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外经贸企业在出口、内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外经贸部门要通过召开形势分析会、专题调研会等方式,加强对外经贸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及时为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加快出口退税。要充分利用新会国家税务局是全省唯一具有自行审批退(免)税权的县(区)局的优势,确保出口企业退税申请及时审批、及时退库。积极向上反映我区出口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争取充足的退税指标。与此同时,要采取“外松内紧”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出口退税预警机制作用,严防骗取出口退税行为发生。
(四)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认真落实广东省《来料加工企业原地不停产转型的操作指引》,加强各部门协作配合,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规范企业经营,增强市场应变和抗风险能力。
三、加强口岸建设,打造临港物流基地
(一)加快港口码头和物流基地建设。重点推进天马港区万吨级码头、高宝隆物流基地码头、宜大化工码头、双水电厂码头、古井深水港码头建设,整合扩建原外贸码头,通过建设专业码头,构筑港口物流平台。积极支持大昌物流园保税仓、监管仓建设,指导企业设立国内结转型出口监管仓、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物流基地布局。
(二)加强营运引导和宣传推介。引导码头营运单位增强竞争意识,争取船运公司在新会港开通国际国内定期和挂港航班,争取更多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和船运公司落户,培育银洲湖区域港口水运市场,降低外贸企业运输成本。积极支持和协助港口、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等企业到周边市区开展业务推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新会检验检疫局煤炭检验实验室、金属材料检测区域中心实验室优势,进一步扩大我区物流业辐射范围。
(三)改善通航签证环境。积极扶持船舶修造和拆解业发展,为船舶进出银洲湖水域提供航行安全保障。进一步提高船舶进出港签证效率,实行24小时办理船舶进出港签证、查验手续,对运载救灾物资和电煤油等生产急需物资的船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签证和查验手续。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辖区水上搜救应急能力。争取上级交通运输部门支持,建成银洲湖崖南、天马港两个水上应急反应基地。
(四)做好法检目录调整及收费减免工作。落实上级取消对部分初级纺织品、矿产品、工业原料、皮革制品、五金工具、小家电产品等法定检验的规定。对2009年新纳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或增补进出口海关监管条件的货物,在国家规定的过渡期内暂不收取检验检疫费用(包括通关单费)。继续对出口活畜、活禽、水生动物全额免收检验检疫费,对其它出口农产品减半收取检验检疫费。取消纺织品标识查验费,降低出口纺织服装检验费用。
(五)强化口岸单位联系沟通。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大通关进出口协调小组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进出口环节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协调联动,简政提速,提高效率,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外部环境。
四、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落实各级招商选资责任。区、镇两级党政领导要亲自招商选资,做到“四个一”:即区党政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美元的重点项目上马、推动一个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增资扩产、引入一个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落户、分管一个镇(街、区)或部门的招商引资工作;各镇(街、区)党政领导每人负责一个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上马、推动一个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增资扩产、引入一个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的项目落户、与一个部门合作共同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明确职能部门招商引资工作任务,除经贸局、外经贸局等部门外,相关部门也要承担招商任务。
(二)加快招商选资载体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项目先行,滚动发展”原则,以建设工业城的理念,注重功能配套,加快招商载体建设。积极探索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按照“一区多园”模式,整合银洲湖两岸资源。加快完善银洲湖纸业基地、崖门口沿岸重化产业带基础设施。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铁路、轻轨、高速公路建设等为契机,整合土地资源,谋划构建新的工业园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尽快成型。
(三)健全招商选资激励机制。完善《新会区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各镇(街、区)年度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镇(街、区)经济社会发展奖励重要考核指标。
(四)创新招商选资思路方法。精心组织参加2009年粤港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2009粤港——澳大利亚经济技术贸易合作交流会、新会区第六届葵乡艺术节等各种招商活动。成立纸业、石化、五金不锈钢、纺织化纤、建材及重型装备、三产、公建项目和农业旅游项目等八个招商小组,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坚持项目招商与产业招商并重,引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并重,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并重,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
(五)突破项目用地瓶颈。加快“造地”,到2010年,开发园地山坡地3万亩、力争5万亩;开发利用滩涂地1万亩、力争2万亩。加快“挪地”,按照变低值用地为高效用地、变分散用地为集中用地、变工业用地为商业用地,以及生活三产用地向城镇集中,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的“三变、两集中”思路,抓紧对闲置地、零星地、边角地、低效地的整理利用。重点解决会城地区附征地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兑现和置换进程,变条状为块状、变沿路为入园、变分散为集中。抓好“拍地”,尽快使省已批未用土地落实到项目。加快“调地”,充分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机遇,将银洲湖两岸及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农保区调出来。抓好“活地”,继续实施“退二进三”、“优二进三”措施,加快搬迁城中厂、改造城中村。
(六)加快项目上马建设。各镇(街、区)要加强对存量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促早进资、早开工、早投产。抓住重点和难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好协调服务,督促项目加快入资、验资。
二○○九年七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