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会“情系港澳 携手发展”新春交流推介会于3月18日至19日分别在香港、澳门举行,进一步凝聚港澳同胞合力,共享湾区之机,携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本次活动中,新会向港澳同胞、乡贤作家乡“‘新’貌日异,‘新’机无限”主题推介,全方位展现新会以“侨”为桥的资源优势、广阔的产业发展空间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并诚意伸出合作之手,发出“情系港澳 携手发展”的邀请。
今日的新会,仍是港澳乡亲记忆里的文化名城、魅力侨都。
侨,是印刻在新会最深刻的DNA,孕育了悠悠乡愁、联结着浓浓乡情。清新秀丽的圭峰山、碧波粼粼的银湖水、庄重文雅的学宫、热闹非凡的浐湾路、花园巷……这座拥有1800年历史的南粤文化名城,承载了一代代新会人的集体记忆,记录着他们不懈的青春年华。
百年侨校,一方书香悠长。为了留住这些珍贵的历史,一直以来,新会非常重视侨校、侨居等侨捐建筑的保护、活化。具有百年历史的新会书院,是由新会各乡各姓的侨胞、乡贤和村民筹资合建而成,里面的一砖一瓦都凝结了新会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是新会人崇文重教、团结友爱的精神象征。经过两轮“修旧如旧”,现已重新对外开放。在它的百年影响下,比如新会平山小学、新会华侨中学、新会陈经纶中学等侨校,也在持续办学的基础上,焕新出发,蓬勃发展,并结出丰硕成果。2022年,新会高考成绩再次取得新突破,本科上线人数接近4000人,为历年人数最多。
风采侨馆,感恩情谊更浓。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心怀祖国、情系家乡,率先回乡兴办实业,为新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于这段历史,新会专门设立了侨企展馆,全面展示侨资企业参与新会经济社会建设的历史过程。新会还建成了25个“同心圆”基地,作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交流乡情的文化阵地。
接下来,新会将积极推进“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侨文化交流合作中心。今年,新会将启动冈州会馆总馆的建设,在古井烧鹅街打造有“侨味”的唐人街,大力活化仁寿路、浐湾路、江会路、农械厂四个特色片区,不遗余力讲好新会华侨华人的故事。
今日的新会,是广大客商共享高质量发展的投资宝地、机遇之城。
目前,新会侨资企业超过600家,带动就业4万多人,成为推动新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海内外乡亲的关心支持下,新会不断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综合实力不断跃升。去年,新会位列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42位,连续11年争先进位,中国工业百强区第94位,广东省百强区县第22位,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第75位。开年以来,新会更开启了“狂飙”模式,38个总投资达460亿元的项目动工投产,18个总投资280亿元的项目合作签约,打响了高质量发展“当头炮”。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新会引入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链主”——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是江门近年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首条生产线即将在3月底试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推进,新会再次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俗话说,有地才有财。在广东新一轮布局的产业集聚区里,江门市大型产业集聚区面积最大,规划总面积达1400平方公里,是大湾区内唯一可以大规模连片开发的城市。其中,新会片区的面积占了全市的一半,有657平方公里。另外,新会的土地开发强度只有12.7%,远低于深莞地区,可以为港澳的人口转移、产业转移提供有力的土地支撑。当前,新会正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的标准,倾力打造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江睦新能源双碳产业园、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新会智造产业园、硅能源产业园、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六大特色产业园,可以满足各行业的发展需要。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新会工业产品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新会就有34个,还有1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可以说,新会在实施“制造业当家”,承接港澳优质产业资源方面,优势非常突出。未来,新会也将紧贴广东省“双十”战略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两大特色产业。新会还大力支持银湖湾滨海新区与港澳开展绿色经济合作,引入生物医药健康、职教科创教育、医疗康养旅游等产业链,打造成为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实践区。
当前,新会正大力推进“科技引领”“人才倍增”工程,积极链接港澳创新资源,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共建双碳实验室,在全省率先探索构建“双碳实验室+双碳产业园”的“政产学研融通发展”新模式。
除了双碳实验室,新会在城区最好的地段,还布局有南湖科创走廊、圭峰创新谷,现在已有超过200家科创企业进驻。新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科创十条”“葵乡人才十条”“人才安居政策”都有相应的支持条款。刚刚出台的“高质量发展十条”更加大了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未来,新会将进一步加强与港澳优质职教资源合作,联手打造大湾区国际职教城,目前已吸引6家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每年技工类毕业生超3万名。
尊商重商是新会的传统商道,新会将2023年定为“服务企业提质年”,上有政府暖企机制,下有代办专班、跑腿专员,实现企业从签约到投产全程无忧。特别在服务港澳企业方面,新会积极开展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首创“跨境通办”服务,港澳同胞只要用一部手机,足不出港(澳)就可以“一站式”办理新会营业执照。新会还建有国家级平台“侨梦苑”新会园,广东首批“南粤侨创基地”,建有3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为港澳青年筑梦湾区提供新天地。
今日的新会,是湾区市民乐业安居的首选之地、宝藏城市。
这里,有高效便利的通勤方式。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新会正快速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不但拥有广东第四大高铁站——珠西枢纽江门站,还有目前已开通运营的广珠城际、广珠货运铁路和江湛铁路,未来3到4年,还会陆续建成多条轨道交通。同时,新会积极对接“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构建起“四纵四横”高快速路网,通过区内10条高速,全面对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预计到2024年,这两项世界级工程全线通车后,新港澳三地必定更加紧密融合。
这里,有美丽别致的自然风光。新会素有葵乡的美誉,在历代新会政府可持续绿色发展理念的坚持下,全区绿化覆盖率超过45%,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连片蒲葵林和占地10万余亩的银湖湾湿地公园,是珠三角难得的黄金生态宝地。
新会之美,美在底蕴。新会具有“山、水、文、城”共融的独特风情,是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圭峰山、小鸟天堂、石板沙疍家风情岛、大鳌红卫岛、莲花石露营基地等水秀山明,各有风味。
如今的新会,历久弥新,新机无限,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和广阔的上升空间。古郡新会,精彩蝶变,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