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 > 区政府办公室
【打造南新区系列报道之十】昔日臭水河如今蜕变冈州大道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14-10-13

 

覆盖前的会城河已失去了水上运输功能


开阔快速的冈州大道

在葵乡大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然而日渐拥挤的城市环境也在消磨着人们的幸福感。有鉴于此,近年来,我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东连”、“南进” 的中心思想加强城市建设,打造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其中,“南进”的重就是南新区的规划发展。南新区将如何助力打造宜居、幸福新会?专题为您一一解读

开启城区往南发展的窗口

 

 新会会城河,一条500多年历史的人工河,风风雨雨,历尽沧桑。20世纪90年代初,会城河成了臭水河,新会政府对会城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将会城河覆盖,改善了城市面貌,同时使会城的河南、河北融成一体,提升了会城区域地位,方便了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也为日后政府建设南新区提供十分重要的参考。

 

也曾清澈的会城河

 

 据史料记载,新会会城在明朝天顺六年挖护城河,开通河道近10公里,供会城水上交通及五显冲、仓边街、骑虎冲等地排水泄洪之用,这是最初的会城河。

  会城河畅通后,河两岸兴建了很多店铺。会城鼎盛时期,两岸的店铺有四五百间,铺尾都向河边。其生意比城内街还要兴旺,主要经营食物,如蔬菜批发、鱼栏、水果、柑皮等。全县第一家动力碾米厂也设于河边。河北过河南有驿前桥、募前桥(1930年建),还有四五只横水渡。抗战期间,会城沦陷,城内外十室九空,会城河两岸的批发市场陆续关闭,浐湾路的小码头已没有乘客,会城人口由12万锐减至1.8万。解放后,会城河恢复了青春,曾疏浚河床,重修沟通南北的几座桥。上世纪80年代还将会城河北边临岸一段破烂的长堤建成全长2.4公里,陆地面积1.5公顷的狭长河滨公园。公园内因地制宜建筑凉亭、石凳,栽种树木及奇花异草,为市民营造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然而,由于生活和工业污染,致使会城河不断淤塞,不但逐渐失去通航能力,而且河水变黑发臭,河水臭期每年近300天。昔日可以洗衣物的清澈河水,变成了臭气熏天的墨黑臭水,不得不让行人捂鼻而过。新会政府决定对会城河进行综合治理,并且投入巨资逐步将其覆盖,使昔日的臭水河终变成一条连接南北两区的六车道道路。

 

贯穿会城东西的交通大动脉

 

 会城河被覆盖后,形成一条宽阔的主干道路,这样一条当时最优美、有气派的路,被冠名为“冈州大道”。 2002年,新会区地名委员会宣布对冈州大道等3条道路重新调整和命名,其中冈州大道以江会路嘉禄宫附近交叉花圃的路口为起点,至侨兴北路城雕2146米为冈州大道东;至金沙广场前环形岛3595米为冈州大道中;至新开公路与新会大道接口(原水泥厂生活区附近)2252米为冈州大道西,全长共7993米,包含了原来的一段江会路、原冈州路、环城一路、环城二路、环城三路、浐湾路、葵湖路、汾江路。后来又将起点提前到江会路收费站,现全长约9公里。

 冈州大道建成后,成为会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大大方便了市民生活。“以前还是会城河时,两边道路是很窄的,人多车多,交通拥堵,现在建成了冈州大道,交通畅顺多了,现在从会城葵湖到江会路,驱车只要10多分钟就能到达,交通方便多了。”家住会城城西,在江会路工作的市民李姨说,冈州大道的建成,使得城西来往城东的时间大大缩短。

 

会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如今的冈州大道,不但是贯穿会城东西的交通大动脉,还是会城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走在冈州大道上可以看到,笔直的双向六车道十分宽阔、整洁,车流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耸立在道路中央的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如同站岗的卫兵向过往市民礼;道路两侧,绿树成荫,不同品种的花木错落有致,给人以心旷神怡,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以前会城河覆盖前,污染问题已持续多年,一直未能有效解决。在枯水季节,某些河段常常散发出刺鼻气味,经过的人都要捂着鼻子走。现在覆盖会城河后,再也闻不到那种臭水河的味道了,污染问题得到了解决,城市也变漂亮了。”家住南隅路的陈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会城人,对于会城河的变化,印象十分深刻,他认为会城河综合治理工程是一项十分赢得民心的工程。

 

河南河北融成一体

 

 据居住在会城的老人介绍,以前会城的中心城区都是位于会城河北面,由于受会城河的阻隔,会城河南面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多是荒野和农田。覆盖会城河前,河北和河南的交通都是靠几道铁桥连接,这几座大铁桥是人们来往河北和河南的必经之路。

 “记得以前还有会城河的时候,连接知政南路和募兴路的是募前桥,我们以前到河南那边去都是走这条桥,每天在桥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都络绎不绝。” 住在会城知政南路,年近七旬的老人叶伯回忆说。

以往“河南大军抢过募前桥”的现象每日早上都会上演,住在河南的人们骑着自行车过桥到河的北面上班、上学。覆盖会城河后,铁桥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冈州大道上的一条条斑马线和一个个红绿灯路口,人流和车辆不再受铁桥的限制,河南河北融成一体,人们出行更为快捷、安全。

 更有重要意义的是,会城河的覆盖大大促进了新会的城市建设。盖河前,会城城区为东西长、南北短的狭长型布局;盖河后,会城向南扩展不再受“一河所隔”的困扰,城市迅速向南面发展,侨兴路、东庆路、中心南路以及原有的人民路、新桥路从冈州大道开始向南面延伸,一幢幢楼房崛起,一个个新区形成,会城变得越来越靓,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为日后新会开发南新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闻来源:新会侨报社(高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