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新会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本网 发布日期:2020-05-12

新会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0年1月14日在新会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新会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亮驰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新会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我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1、市委“1+1+5”工作举措2和区委“1+1+8”工作思路3,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机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调整后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806.2亿元,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2.3亿元,增长9.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7亿元,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3亿元,增长9.6%;进出口总额282.7亿元,下降4.2%。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排名继续攀升至49位。

表:2019年新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一)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第一产业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稳定在平均水平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近2万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上新台阶,全区水稻机耕率99%,机插率57%,机收率98%,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86.1%。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片11个,年示范面积近3万亩,年示范户数1.1万户,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超额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项目成果省级核验。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考核继续在全市保持前列。深入调整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扶持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项目。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功。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

  第二产业迎难而上。大健康、新材料、先进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近700亿元,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建筑材料产值分别增长44.96%、22.48%和34.91%。19家骨干企业共实现产值549.31亿元,其中,维达(中国)纸业有限公司、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中集车辆(江门)有限公司等增幅超20%。新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大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亿元项目13个、总投资109亿元,占全区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总投资的45.6%。工业投资完成154.32亿元,增长14.2%,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87.92亿元,增长44.1%。

  第三产业稳中向好。珠西枢纽新城加快发展,珠西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江门农商行总部大楼完成供地,文华商业广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现代物流业发展平稳,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基本建成,全区港口吞吐量达到3500万吨,增长16%。乡村游稳步发展,成功举办“新会闪耀2019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睦洲镇石板沙村成功创建国家AAA旅游景区、荣获“2019年中国最美乡村”,茶坑村、天马村13个项目入选省第一批乡村旅游开发资源目录,崖门镇京梅村入选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我区荣获“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全年接待游客22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6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8.2%。

  (二)珠西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推进

  大交通建设取得突破。全年完成交通投资58.5亿元。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主体站房及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江门站隧道建成通车。江门大道五邑路至三江段全线通车,南(西)线银鹭大桥西岸至双水段、南(东)线全线10座跨线桥工程全面动工。佛开南高速(新会段)扩建工程通车,中开高速主体工程建设加快,国道G240开展勘察设计工作。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完成立项报批,天马港区二期正式开放。

  银湖湾滨海新区建设步伐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成立,经济开发区专班队伍全面进驻。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和启动区控规已完成,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银湖湾启动区产业规划编制启动。制定银湖湾滨海新区三年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开展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新会段前期工作。银垦大道、碧海银湖项目、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创业园等首批八项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168亿元。

  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三大万亩园区规划编制基本完成,全年预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2亿元,新增“三通一平”土地2010亩。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有序开展,深江产业园大泽园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基础配套EPC工程加快,司前园区PPP工程动工,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澳葡青年创业园PPP工程完成招标。园区项目建设有新突破,道氏新材料、东洋油墨、环保产业园四期厂房等项目动工,中南高科首期厂房基本完成。今年新引入亿元以上项目6个,目前三大万亩园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计划投资总额超177亿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12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3.5亿元,投资完成率114.2%。其中,1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2亿元,投资完成率124.4%;81个市重点正式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3.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2.3%。今年开展四次集中动工暨“两看两比”4活动,旺盈一体化印刷包装、中集智能物流装备等投资超20亿元项目动工建设,医疗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中科院新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御泉国际温泉酒店、深圳市恒创睿能锂电池梯次利用与资源化等一批投资超亿元以上项目成功落地,华津集团精密金属连接件生产线扩建项目、赛尔威游艇制造项目等29个区重点项目完工或投产。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新会创新走廊初步成型,中集智库、中科创新广场进驻企业超100家,杨航电商科技园加快建设。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至70%,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36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累计86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60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68%。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行业赛,打造“深耕实业”+“产业投资”的模式。落实人才新政,新引进高层团队2个,新增高层次人才228人、高技能人才1085人。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就业驿站、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新会分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数量居江门市首位,为新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入。金融业稳健发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本外币存贷比66.8%。全力去产能,淘汰低效及产能过剩企业13家,32家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盘活低效用地3070亩,完成“三旧”改造554亩。价格改革继续深化,一般工商业电度电价平均每千瓦时降低7.51分(含降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最高销售限价每立方米平均下调0.33元。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惠企减税降费政策,全年为企减负20亿元,切实降低企业成本。

  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今年以来实行承诺制和容缺审批项目142个。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大提速,企业开办全流程1天办结,全年累计发出“多证合一”《营业执照》24.7万张,新发展市场主体4.1万户。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完成37个部门“十统一”标准化梳理,实现425个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上办。升级新会“黄金十条”,今年以来自动兑付奖励5200万元,惠及企业169家。持续优化休息日预约服务,创新实施“中午不打烊”便民服务模式。开设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服务窗口,为港澳居民和企业提供18项高频业务绿色通道。

  农村综合改革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先行区创建全面启动,探索将农村宅基地审批权限由区级委托镇级。全区1804个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完成清产核资登记,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近50亿元,大鳌镇全部村级组织已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大泽镇同和村、司前镇新建村成功申报省级以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陈皮产业首个省级博士后基地挂牌,新会陈皮入选全国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会陈皮产业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全行业产值近85亿元。

  (四)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完成葵城中学等4所学校改制为公办学校,东区学校、文化小学投入使用,新增免费优质公办学位近2万个。义务教育实现就近入学、抽签入学,纵深推进13个教育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城区及乡村60所学校(校区)和幼儿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本科上线3409人,高分优先投档线入围729人,均位列全市第一。职业教育不断优化,新会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江门市新会技师学院,成为全省首家县(区)级技师学院。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获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加快建设。医疗资源供给力度加大。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强,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18家定点医疗机构上线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平台。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加快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工程动工,区养老中心试运营,启动区中医院新院建设前期工作。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新增国家卫生镇4个。文体事业稳步发展。我区获评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十分钟文化圈”,形成区、镇、村三级公共文体服务网络。第八届葵乡文化艺术节成功举办。我区勇夺市第九届运动会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实现“九连冠”。

  社会保障体系更趋完备。全区民生支出62.9亿元,增长10.6%。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发放就业创业补贴1450.4万元,全区城镇新增就业743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7%。深入推进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民政领域“五大工作体系”5不断完善,投入超1700万元完成脱贫“八有”指标6,推动对口扶贫地区宁明县实现脱贫摘帽,低保标准提升至850元/月,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提升至1360元/月。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95元,城乡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520元。“一站式”救助覆盖全区23家定点医院,创新“慈善冠名+居家养老”模式,农村幸福院、长者食堂实现全区全覆盖,首家中央厨房项目投入运行。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案件。出台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完成整治1233家“散乱污”企业、188台生物质燃料锅炉和14家市级VOCs重点监管企业,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加强潭江流域污染源整治,强化城区黑臭水体工业企业监督管理,潭江牛湾国考断面水质有效改善。强化固废处置和监管,环保产业园工业固废处置中心试运营。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提升。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全科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基本建成。创新实施“夜间停车”,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加快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推动食品安全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建成反恐应急训练基地,打造“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法律援助品牌。稳定猪肉供应市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一企独大”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平台建设偏慢,新落户大项目偏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仍不够健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依然存在,与“十三五”规划目标仍有差距。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5”工作举措和区委“1+1+8”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双区驱动”机遇,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平稳,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综合考虑我区发展环境条件,并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衔接,建议2020年我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

  ——外贸进出口总额正增长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2020年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聚焦实体经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高质量产业平台。按照省一流工业园区标准,全力打造湾区产业溢出承载平台。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公共配套运营收益模式。推进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扩容扩区,狠抓园区道路、固废处理中心、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EPC工程建设,加快道氏、东洋油墨、四方威凯等项目建设进度。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重点做大做强环保产业园,着力打造国际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地;推动澳葡青年创业园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尽快动工,探索粤澳跨境合作,加快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深江产业园以产业链分工和协作配套为重点,探索建立“深圳总部+新会基地”“深圳研发+新会转化”等产业合作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重点加快大泽和司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万洋众创城、航空地勤设备制造等项目落地。

  优化壮大主导产业。围绕大健康、新材料、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中车、中集、中科、维达、亚太、富华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3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芳源、威立雅等项目集聚发展,着力建设新能源电池关键材料生产基地。支持中车广东公司加快动车组检修等一批重大项目动工建设。落实“招商引资提质年”,加大政策和资源倾斜,全力引进投资超20亿元、50亿元乃至100亿元的产业重大项目,打造链条健全、配套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激活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狠抓增量提质,重点引导美达锦纶、李锦记等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办好新会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擦亮新会“双创”名片。加快创新平台搭建,重点打造新会创新走廊,提升中科创新广场、中集智库、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运营实效,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育成链条,重点培育江门未沃科组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动产业与高端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加快人才高地建设,建立并落实与大湾区城市差异化发展的人才服务体系和政策措施,提升职业学校、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博士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我区科技人才对外合作交流。

  (二)聚焦稳投资促消费,力促全区经济稳中有进

  扩大有效投资拉动。加大基础设施、高端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补短板力度,加强重点项目库储备,推动投资持续有效。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枢纽”定位,加快江门大道南建设、力促国道G240新会段动工,建成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动工建设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抓好华津精密金属连接件生产线扩建,保证项目2020年顺利投产。加快推进旺盈一体化印刷包装产业、中科院新澳开物生物医药装备、芳源新能源等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暖企业、促投资”行动,认真贯彻帮扶企业政策,落实减费降税,加强产权保护,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入实施扩大民间投资政策机制。

  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积极培育发展商业综合体、金融保险、总部或区域总部经济、文化教育等现代服务业,力促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投入运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发展外贸新业态,积极引导传统商业向新商业模式转型。培育新的消费供给方式,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发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拓展,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实施质量强区,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教育、养老、家政、医疗等服务业。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打造“研学旅游”示范区,深入开展非遗资源、红色文化旅游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改革破解发展瓶颈,完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出台“工改工”配套政策,促进“产业业态”和“建筑形态”双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监督服务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完善“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推进“政务上云”,以“粤省事”等APP为基础,优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接入等自助终端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府”。进一步完善信用信息基础库和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信用联合奖惩应用。

  (三)聚焦难点堵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决胜脱贫攻坚战。切实做好扶贫线与低保线“两线合一”工作,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加大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指导和督促,继续实施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对已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回头看”,确保帮扶数据精准。加大力度推进“千(万)义工助千户”“百企扶百村”“百医牵百村”三大扶贫行动,不断完善帮扶机制,实现脱贫目标。

  积极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坚持稳字当头,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平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加强信用违约、互联网金融及交易场所风险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及化解,规范举债融资机制,着力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更好发挥金融机构在服务民生、小微企业等普惠性金融方面的作用,加大惠普性扶持力度,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巩固污染防治成效。持续开展锅炉及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推进空气质量稳定好转。建立完善固体废物监管体系,实现全过程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行为。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深化工业、工业、生活污水等源头治理。铁腕推进潭江牛湾断面水质攻坚,加快推进工业集聚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常态化治理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确保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全面落实环保督察整改,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任务。努力实现大气、水、土壤环境治理目标,完成省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

  (四)聚焦区域协调,激活城乡发展动力

  提升区域协同水平。紧密对接省“一核一带一区”和市“三区并进”区域发展新格局,深化我区“一带两核三组团”空间布局,全力推动“一枢纽两新城”建设。构建枢纽型综合交通体系。积极配合开展江肇、深南、江珠澳等高铁规划选线,江恩城轨、广佛江珠城际前期工作。打通“三纵”(银洲湖、江珠、新台)“四横”(沿海、中开、深岑、斗恩)高速公路网。力促崖门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动工、做好新会港三期建设前期工作,整合铁路、公路、港口、航道等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珠江西岸重要货运枢纽。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理顺新区管理体制,完善启动区、核心区产业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加快银湖湾滨海新区三年基础配套设施首期工程建设。主动配合推动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区落地建设。重点发展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新澳重大技术装备创意产业园、碧海银湖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珠西枢纽新城建设。着力完善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培育金融商贸、科技信息、高端三产等城市经济,推动富力城央综合体投入运营,加快珠西金融中心建设、启动江门农商行总部大楼、文华商业广场建设,力争打造成商贸繁荣、功能完善的产城融合新区。

  深化城市品质提升。落实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计划,精细化管理城市,完成19个老旧社区微改造,建成10个口袋公园,加快构建城区慢行系统,丰富群众休闲娱乐空间。着重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建好中心园林区,打造一批具有新会文脉和色彩的城市景观示范样本。推进道路“白改黑”改造、城市出入口升级、立体停车场建设,优化城区出行环境。用足用好“三旧”改造政策,治理冈州大道西、东侯路等水浸黑点,推进一批城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继续提升江会片区环境。抓好全国文明城市三年总评迎接工作。

  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效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完善和实施我区乡村振兴规划,结合实际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积极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深化“四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问题。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巩固“三清一改”7、“厕所革命”成效,打造一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优势特色农产品,探索更多联农带农模式,推进供销合作社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提质发展新会陈皮、小冈香、古典家具、不锈钢四大传统产业,打造“富民兴村”品牌。巩固新会陈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成果,打造三产融合的“产业振兴”典范。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建设6大乡村游示范片区,大力引进优质文旅项目,全力打造大湾区“休闲驿站”和“微度假”目的地。

  (五)聚焦民生福祉,增强群众幸福感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力争2020年公办幼儿园学位占比超50%,公办和惠普性幼儿园学位占比合计80%以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加快4项中小学校改扩建工程。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订单式”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持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完成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组建新会区医疗健康服务集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建设,做好中医院新院和区人民医院传染病大楼新建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工作。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推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开展文化祠堂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坚持体育强区,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打造地方特色体育活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稳就业政策,出台配套措施,强化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加大创业就业帮扶力度,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以上,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继续提高低保标准、特困人员生活标准。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高医疗和生育保险管理水平,持续实施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推进中央厨房等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养老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深入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政府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政策性储备粮管理,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创新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治安大局稳定。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平安建设社会协同机制,从源头上提升维护社会稳定能力和水平。全力推进积极发展国防建设和拥政爱民工作,创建新会区全省双拥模范城市称号,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和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做好人防、打私、统计、消防、安全生产、道路交通安全、地方志、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

  各位代表,推动我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

【名词注解】

  1.省委“1+1+9”工作部署: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9”是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

  2.市委“1+1+5”工作举措:第一个“1”是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第二个“1”是指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5”是指5个方面重点工作。

  3.区委“1+1+8”工作思路:第一个“1”是指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第二个“1”是指以新担当新作为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8”是指8个方面重点工作,全力争当示范。

  4.两看两比:看增量、看项目,比进度、比差距。

  5.民政领域“五大工作体系”:即“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

  6.“八有”指标: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用水、有电用、有电视信号覆盖、有宽带网络覆盖、子女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医疗保障、家庭有稳定收入或最低生活保障。

  7.三清一改:即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污,改变影响农村居民环境的不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