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平安新会专栏 > 反邪教
深入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奋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
来源:江门红星网 发布日期:2023-11-24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书记工程”,以“平台聚能、网格增能、数字赋能”为重要抓手,纵深推进“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奋力在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上实现新突破,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今年10月,我市顺利通过中央政法委复核验收,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地市”。

坚持固本强基,全面加强综治中心建设

  市委政法委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以开展主题教育为契机,强化综治中心中枢核心作用,以“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全面推动镇(街)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一是突出规范化建设。出台《江门市镇(街)、村(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引(试行)》等文件,合理设置“五室一厅”,规范标牌标识、上墙职责制度,统一工作台账。全市73个镇(街)综治中心已全部完成规范化建设,建成蓬江区杜阮镇,江海区外海街道、礼乐街道,新会区睦洲镇等一批示范点。二是突出实体化运行。坚持“一站式”吸纳化解矛盾纠纷目标定位,推进综治中心与“信访超市”一体化运作、实体化运行、融合化服务。实行“常驻+派驻+随驻”集中办公模式,立足“实名、实职、实责”,加强人员力量动态调配,全市镇(街)综治中实有人员共925人,其中部门入驻312人,全口径一站式受理群众诉求。分级分类组建1.6万人的基层治理人才库,主动为群众外送法律服务2.3万余人次、心理服务5.2万余人次、社工服务9.6万余人次。三是突出实战化导向。持续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通报各镇(街)平安建设有关指标。推行“基层发令、部门执行”机制,推动更多资源配置到前端一线。机制运行以来,全市镇(街)、村(社区)线上发令730余次,部门下基层送服务7700余人次,部门响应率100%,有效化解群众诉求事项1.3万余件。

坚持人民中心,全面深化智慧网格建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市委政法委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以智慧网格建设为重要切入口,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群众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一是全领域优化网格设置。全市调整划分2954个智慧网格,把党建、政法综治、民政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实现智慧网格党组织全覆盖,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全市共上报网格事件51.98万件,办结率98.78%;办理群众诉求事项6.95万件,办结率98.27%,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二是全链条锻造职业化网格员队伍。出台《全面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专职网格员招聘、考核、激励等制度,统一专职网格员名称标识、服装,配备网格员单兵装备,树立队伍专业形象。全市共配备4500多名专职网格员,实行实名制管理。推动“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外卖小哥等力量进网入格,兼职网格员人数达2.8万名。持续开展网格员分级分类专题培训,参训人员超11万人次。三是全方位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开展《江门市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立法,固化提炼网格化服务管理经验做法。制定智慧网格任务清单,将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整治等责任细化到各个网格,确保网格员工作聚焦主业,权责清晰。在防御台风“苏拉”等防汛救灾工作中,全市网格员快速响应、迅速集结、高效处置,基层治理效能得到充分应用和检验。

坚持科技赋能,着力破解基层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即“两中心一基地”)科技支撑平台作用,深度应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力争整合接入各类信息系统,解决重复录入、多头分拨等问题,实现全域感知、全时预警、全网指挥。深度应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聚焦“一个平台管平安”的总体目标,省市共建共推“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率先上线“邑码解纷”网上诉求服务平台,实现群众反映诉求“掌上办、零跑腿”。坚持本地化创新,发挥“7+73+1330”县镇村三级群众诉求服务体系优势,持续优化“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机制,通过“粤平安”云平台实现联通,推动本地特色服务“人才库”“外送服务”等从线下转线上。坚持多场景应用,推进“粤平安”与公安风险五要素系统对接试点,对家庭邻里纠纷、债务纠纷、欠薪问题等易引发“民转刑”等非警务案(事)件实现分拨办理,有效防范发生重大案(事)件、个人极端行为。目前,“粤平安”平台收到公安推送的非警务事件564个,已办结538个,办结率95.39%。推进社矫对象服务管理纳入“粤平安”综合网格应用事项试点,强化对社矫对象日常动态监管。通过平台下发社矫对象巡查任务185次、涉及对象3519人次,上报事件253个。

坚持协同共治,凝心聚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市委政法委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最大限度吸纳社会治理中各行各业专业力量和群众力量,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一是整合政法力量下沉基层。建立镇(街)综治中心部门入驻服务机制,明确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等作为常驻部门,法院、检察院等作为轮驻部门,形成常态化入驻制度。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强公安派出所前端处置、基层法院诉前调解、基层检察院法律监督、司法所法律服务,持续完善“村巷法官”、“警网融合”、“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目前,全市政法部门统筹安排 3678名干警下沉一线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其中,法院910人(含法庭工作人员)、检察院 260人、公安局2256人(含辅警)、司法局252人。二是推动人大代表进网入格。创新“三联双到通网格”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和监督履职作用,全方位收集选民群众诉求,落实“吹哨派单”,有效解决选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经验做法被省人大推广。三是激发多元主体共治活力。深入开展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积极推行乡村积分制,全市1330个村(社区)全部完成村(居)民议事厅建设,促进讲信修睦、亲人善邻。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打造“江门义警”、蓬江“平安联盟”、恩平“红色帮办”等特色品牌,加强对见义勇为褒奖,形成新时代群防共治新风尚。

  来源:江门红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