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平安新会专栏 > 最新动态
赞!新会区社会治理经验被《南方日报》主报刊发!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日期:2021-11-30

今天,《南方日报》A12版以《江门新会连续8年依托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精准服务特殊群体——专业社工为文明城市“升温”》为题刊发了我区社会治理经验做法。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围观吧!

“我们开展了31场成长教育课堂,为1240人次乡村女童普及性安全教育知识。”去年,江门市新会区帮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张佩雯参与了“一心护苗”关爱乡村女童专项计划。经过一年努力,学生的性教育水平测量评估反馈良好。“学生性身心意识水平有所提高,性自我规范意识明显加强”。

文明城市有“温度”。自2014年以来,新会区委政法委会同民政、教育、残联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购买社工机构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如今,新会每年用于社会治理公益创投的资金从几十万元增长到1300多万元,长者食堂、退役军人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等品牌服务常态化运行,让特殊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美好生活“一个也不能少”

午饭时间,60岁的廖阿姨来到古井镇的“长者食堂”取餐。冬菇蒸鸡、肉末豆腐、清炒菜心,外加一碗肉汤,这份标价9元的套餐,扣去政府和慈善基金的补贴,她只需要支付2元。“提前订餐选择自己爱吃的,一下楼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很暖心”。

子女上班不在家,自己做饭不方便,是不少独居老人遇到的问题。近年来,新会区依托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以政府搭台建设、爱心企业资助、社区积极参与、社工机构运营的模式,陆续布局了24家“长者食堂”,实现镇(街)全覆盖。去年,“长者食堂”服务总人数超过16万人次。

“社工根据专业知识,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专业的服务。”新会区委政法委综治工作股(社会治理股)股长黎海明介绍,去年,近200名项目社工累计举办平安建设、康乐活动超过1300场次,上门服务近10万人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事半功倍”。

图片

新会区依托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布局了24家“长者食堂”。杨兴乐 摄

带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

“那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当时物资匮乏……”受会城街道退役军人服务工作站邀请,退役军人林永强向李文达中学的学生讲述了当年上战场的经历。

自2016年起,新会彩虹社工机构参与退役军人服务工作,专业社工指导会城街道等地退役军人服务站。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社工除了把服务站打造成精准帮扶的服务平台、个体诉求的沟通平台,还注重搭建群体归属的联结平台、社会参与的实践平台、荣誉与褒扬的展示平台。新会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退役不褪色,退役军人更希望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多作贡献。”

在社工的引导下,会城街道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在疫情期间为老兵送去口罩,在爱国卫生运动中打扫乡村环境卫生,开展护河活动等,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文明城市需要群众的参与和守护。新会区社会治理公益创投项目通过链接人力、物力资源,织密社会支持网络,让更多人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为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帮助。例如,为房屋电线老旧的服务对象对接供电局义工队,上门铺设电线;为有健康问题的服务对象对接义诊资源,传授日常保健知识。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