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平安新会专栏 > 最新动态
【基层治理】会城街道北门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来源:圭峰区党工委、会城街道党工委 发布日期:2022-07-25

近年来,新会区会城街道北门社区牢固树立以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理念,依托区党群服务街“三级共建”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路径,推动工作联做、资源联享、难题联解,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多年来,社区保持零上访,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殊荣。

“一条街”搭大平台

构建党建引领大格局

北门社区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推行共建共享理念,激发社区各类主体和党员群众主动参与自治。一是打造“三级共建”平台。利用区、街道、社区三级资源集聚优势,打造全市首个“一条街”综合服务平台,为社区不同群体提供党建项目策划、社会组织孵化、残疾人康复、老年人照料、家庭综合服务等精准化服务。二是汇聚“大党委”力量。从2013年开始,社区联合北门派出所、人民医院、圭峰小学等驻地单位率先施行“大党委”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合力解决社区在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为外来工子女开展周末教学辅导、组织医生到服务街轮值为老年人义诊,邀请专业人士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等,真正实现工作联做、资源联享、难题联解。三是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社区“两委”班子发挥“头雁”作用,轮流担任社区“夜校”宣讲员和“信访超市”调解员,以“走亲戚”“唠家常”的形式入户收集意见、化解矛盾,通过社区党建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

图片

“小网格”建大屏障

织密社区治理联动网

社区搭建一平台(党委指挥平台)、完善一机制(联动机制)、明晰一作战图(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图),压实各成员责任,做到统一指挥、有效联动、快速响应,不断筑牢防控安全屏障。一是强化党建引领。重点发挥辖区党员作用,组建230人的疫情防控党员志愿服务队,用业余时间协助社区疫情防控“三人工作小组”开展重点地区“两史”核查、“一户一册”排查建档和24小时蹲点值守等工作,引领带动社区各类群体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二是强化网格管理。在原有13个“立体式”网格的基础上,全市率先建立智慧网格管理体系,设定17个网格,由社区“两委”干部担任网格长,整合社区工作者、双百社工、公益创投社工等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发动网格内热心党员、退役军人、楼栋长、志愿者等人员担任兼职网格员,实现社会治理“一网整合”。为每个专职网格员配备1台网格专机,开通24小时专线服务和微信留言服务,每天轮班接收群众诉求,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三是强化群防群治。制定社区基层治理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动员辖区内“大党委”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热心企业、退役军人、教师医生等3372人组成综合统筹、医疗保障、健康监测等8个防控小组,在社区党委统筹下,有组织、按分工、分小组开展防控工作。2020年,社区被授予“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四是强化实战演练。定期开展疫情处置培训和应急演练,在辖区超市、药房等场所设置防控物资专柜,做好防疫物资日常储备,从实战角度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协调联动、快速处置反应能力。

图片

“微服务”促大和谐

推动社区多元共治

充分利用区党群服务街“三级共建”优势,发挥社工策划作用打造“三大服务品牌”,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微服务。一是打造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发动党员“双报到双服务”,组建13支特色志愿服务小组,开展“小型、业余、分散”的“菜单式”服务,如“微心愿·爱到家”项目以志愿服务时数兑换物品的方式,帮助困难家庭实现微小心愿。13个特色项目累计服务群众超6万人次。二是打造养老助残服务品牌。针对社区残疾人多、60岁以上老年人多的问题,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为其解难题,让其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比如,联合维达纸业公司开设长者膳堂,为社区独居、低保老人解决就餐难问题。三是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品牌。创新打造社区“共享空间”,将社区各类主体提供的资源,分物品、知识、技能、场地、志愿服务、互助基金、公益活动七大项,通过共享行动,让社区资源能“共享”,服务需求可“互助”。

图片